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选修课教学管理体系初探

2016-04-29苏苑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又一个新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与公办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相比较起来,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更具灵活性与针对性。本文根据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目前的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研究,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课程设置情况

设置专业选修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拓宽专业知识面,为学生将来参与社会工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选修课主要设置在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需求,每学期设置3-5门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每门课程为0.5-2学分不等。为了扩大学生的可选度,以及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在课程类别上主要划分为文化、教育、翻译、旅游等四个方面,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15门以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目的逐级安排,并且较为均匀的分布于每个学期。

二、专业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专业选修课不同于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质量监控、选课学生、课程设置等方面还需要教学管理者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笔者就所在院校的英语专业选修课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专业选修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有不同的需求。但是根据每一学期不同专业的选课结果来看,学生对所设置的专业选修课进行选择的结果都是相似的。在英语专业选修课中,设置有文化类课程,如《西方文化概论》、《希腊罗马文化》、《圣经故事》等,还设有师范类课程,如《英语课堂教学技巧》、《英语教师课堂口语艺术》等,除此之外,还设置有语言学、英语鉴赏性、实操性等将近20门课程,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多。但从学期末的教学质量评估当中,学生对课程的反应较多的是,虽然开出的课程很多,但是实际与以后的就业相关的课程较少。学生在选择时,只是凭借着容易取得学分、感兴趣来选择课程。

(二)缺乏长期、固定授课的专业选修课教师

每个学期末,英语专业教研室负责人根据教学指导书对新学期的专业选修课作初步的评估,主要是为了保证所开出的专业选修课既有学生感兴趣去选修,又能容易落实任课教师。但是在作评估的过程中也常常遇到所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很难聘用合适的老师来上课。因为专业选修课涉及面广、学时短、内容泛,不像必修课具有系统性,因此在授课时,任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尽可能的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目的。另外,由于有时候设置的专业选修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普通老师或者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难以担当课程教授,因此在聘用教师上,需要花费许多的人际关系寻找合适的人选。

(三)缺乏有效的选修课管理机制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及时反馈授课对象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真实的反应选课学生的课堂情况。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从学生方面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功利性强,歪曲了选修课的实际意义,错误的认为选修课只是为了填补学分而开设。从教师方面来说,部分授课教师把选修课当做完成教学工作量或者晋升职称的渠道,而没有真正的把选修课作为提高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的辅助工具,因而在授课时容易出现课前准备不充分,内容信息量不够丰满,从而导致学生不重视选修课的学习,造成了实际上的选而不修。在教学监控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繁琐,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来约束选修课的授课对象和学习对象,因而也使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能如实的反馈给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实际意义。

(四)专业课程太多导致专业选修课与专业课时间冲突,限制了专业选修课的正常开课

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始即可选修专业选修课,但是由于第二学期开设了多门通识必修课,同时还有基本专业必修课一起安排,因而阻碍了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面。另外根据调查还发现,由于担任选修课的老师兼任必修课的教学,有的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才接任选修课,因此选修课的时间安排必定受必修课的时间安排限制,从而阻碍学生的选择自由性。

三、解决策略

(一)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一切课程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而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设置有利于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在设置专业选修课方面,专业负责人可以通过社会调研、在学生中进行访谈或调查、借鉴其他院校的课程开设,并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在课时、学分设置上,可以作弹性设计,部分可采取讲座、调研或见习的课程,可设置为小学分课程,集中于学期前半段或后半段开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课程之余还能利用课程知识进行课外实践。在设置课程内容上,专业负责人还可以统一课程的教学大纲,为授课老师定下教学方向,以便授课教师在进行专业选修课备课时把握好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二)以教学团队为单位,鼓励和培养稳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队伍

由于专业选修课的学时较短,而内容覆盖面比较广,针对性强,因此在授课人员的聘用条件上比必修课更多一些要求。在聘用人员时,很多教师因为以上原因而拒绝了教授专业选修课,结果导致担任专业选修课的授课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专业选修课设置的最主要目的。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教学态度,也不能敷衍了事,太过随意,因此鼓励和培养一支稳定的授课教师队伍有助于专业选修课的顺利开设。培养稳定的专业选修课教师队伍,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素质,帮助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

(三)正确引导学生选课,改进选课方式,保障选修课的高效运行

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多半是根据学分获取难易度或者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课,而对于所选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的基本不太了解。为了避免出现学生盲目选课的情况,也为了开课后学生与教师能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下学习选修课,在选课之初,授课教师应对所授课程先在学生中进行介绍,或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可选课程有初步的、形象的了解和熟悉。在选课方式上,目前许多院校的通识选修课已采取了网上选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选课,不但保证了课程的人员数量无误,也大大减轻了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量。而专业选修课同样可以采取此种方式进行选课。教学管理者只需要把可选课人数、可选课程名称、拟开设课程的时间和地点、授课人员录入选课系统,学生就可以在选课时直接确定需要选修的课程。既保证了选修课程的开课率,又可以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课堂监控,保障选修课的授课质量。

专业选修课还有一个特点,即选课人员的不稳定性。往往一个专业一个年级的专业选修课是由多个班级的学生混合在一起,而每个班级的学生并不是全部选修同一门选修课,因此任课教师在课堂考勤上比较难掌控学生的到课率,期末考核时也会让某些不经常来上课的学生成为漏网之鱼,直接参加了期末考核。为了有效监控课堂,掌控学生的到课率,任课教师可把所授选修课班级作为一个新的班级整体,指定学生干部定期考勤,或者把到课率作为期末考核中的一项考核标准按比例计入最终的考核成绩。而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也可从多方面展开进行监控,比如学生分阶段的进行网上教学评教,不定期的专家听课,同行评价等手段。

总而言之,专业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拓宽专业视野而开设的课程。合理、科学的专业选修课体系,完善选修课系统,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选修课的管理监控,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