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初探

2016-04-29候妙娟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一些学者对其学科理论进行了宏观的研究,但教学层面的应用研究还有欠缺。本文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氛围层面入手,通过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心得来探索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果。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既是所谓的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其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始于汉代,大兴于唐,但是中国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大学讲授是从1950年7月在清华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算起的。对外汉语教学至今也只有5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确立始于1978年,届时学界对对外汉语教学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探讨学科的基本属性及学科地位,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显而易见地属于语言学范畴,更确切的说是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因其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因此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跟一些传统学,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其特点如下:①教学时间一般只有1~2年,最多 4年,这就要求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②汉语是有声调的分析型语言,书写形式是方块字,汉语语法又有一些独特之处,所以,母语是没有声调、以拼音为书写形式的屈折语言的学生对汉语感到特别陌生,这就要求更加讲究教学方法。③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语言习得过程均有不同,必须在没有现实语言交际活动的条件下,创造学习汉语的环境,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和模拟的交际活动。针对上述特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始终要遵循实践性原则、与学生母语进行对比的原则和启发学生自觉性的原则,并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具体地解决外国学生的疑难。

在正式接触到对外汉语这门学科之前,对其认识只限于表面。当初认为教外国人学汉语任何中国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教会外国人会读拼音,认识汉字,掌握一定语法知识就可以了。现在回想当初的想法太肤浅了,通过课堂实际观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者,不但要具备一般老师的知识结构,理解力,表达力等,还应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必要的外语能力;另外,相关要求也不可少,包括爱岗敬业、教学方法、人格魅力、教学仪态等也是一个优秀的汉语教师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谈谈个人在听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后对具体课堂安排的一些想法。首先,引导是一节课的成败关键。为什么每位备课的老师都充分为他的课做准备,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觉得还是在导入这一环节有所不同。课程导入好的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而不太成功的教师则恰好相好。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汉语课有趣,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自信。其次,是教学资源的合理选用,老师们选用的资源也多种多样,有实物,手绘图,图片,录音等活灵活现的东西,而且教学工具一直是贯穿整个学习环节,生动精彩。在使用教学资源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一是图及有关标注的使用;二是颜色及背景的合理搭配;三是音乐及录音的有效使用为教学服务,为学习服务,为学生服务;四是资源是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不能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教学理念要新颖,以前我们在学习外语时总是以老师教为主,一节课中老师要讲大半节课,然后就是我们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教学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厌恶感,最后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理念上我们应该注意:一是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有较强的亲和力;二是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凸显,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导,自己学会如何学习;三是注重师生之间学习过程的互动;四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五是注重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的表情让学生听不懂也喜欢听。最后,教学设计应适合学生、贴近生活,设计应继承与发扬、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一是不以讲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学习方式;二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生活中亲身感受,比如教学生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带他们去市场实际演练;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四是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如看、听、说、议、练、读等相结合;五是创设语言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汉语提供有力支持;六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七是教学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学的有趣和轻松。

以上是在听了老师们的讲课后的个人的一些感想,下面反省一下本人在讲课前后的一些失误和应该提高的地方。我的教学内容是一篇关于“大方与小气”的阅读,我分析了一下我的教学对象,应该属于中级留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交际能力,但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还有待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让他们了解中国人打交道时候的一些潜规则,比如买票、付账的时候应该帮朋友也买,不能只顾自己;在词汇上让他们掌握大方、小气鬼、轮着、十分的用法;语法掌握“也……也……都”的用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我又临时加了并列复句的用法,由于复句是一个大的语法点,讲解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样不但减少了和同学的互动,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也没有让同学们更深的了解阅读中隐含的中国文化。从听老师们的讲课和自己讲课后,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应注重对话课与阅读课的内在区别,阅读课文和对话课文是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难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对话课重在听说,听了以后,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话内容,注重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输入知识,在设计活动时,注重其实效性,活动是否与教学有关。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把听力作为重点,其中,阅读速度的培养很关键,要严格控制时间。阅读课主要是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三个阶段,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本人在教学中的注重就有时犯错误,通过观摩和实际演练我明白了如何去做,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好。 总的来说,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在愉悦轻松的课堂上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主动学、主动开口说这才是学好语言的基本要素,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将会激发学生兴趣,达到语言学习目的。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