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服务专业“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实践

2016-04-29李娟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国学文化是文化中的精粹,增强航空服务专业对国学文化的学习,对提高自身修养以及中国国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经过实践的积累,下面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对策

(一)字正腔圆,展示音韵魅力

“语言是生活的化身”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如是说,英国作家约翰逊也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因此,准确、明晰和动听的展示语言,才能发挥出语言应有的魅力,体会节奏的阴阳顿挫,感受声音的悠扬悦耳,这就需要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时,不错字,不漏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精准读音,发音字正腔圆。有经验的老师多年积累发现学生在阅读新内容时,大概因为有“一睹为快”的心理,他们特别喜欢先自己一个人读一遍。所以,讲授新内容时,老师要先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领读等方法,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音韵中感受经典所蕴含的哲理。

(二)深入浅出,感受华丽辞藻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穷文》说过“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国学经典文字简介华丽,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一个字凝结着多字的含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作为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应该明白经典的含义并适合的运用到工作情景中。这就需要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将华丽而晦涩难懂的字词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出来,让学生去理解这种语言精练之美。再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老师要对每一个字词进行解释,最后让学生自己翻译出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最终还是要锻炼学生的运用,比如模拟一个在飞机上的场景,外国友人询问有关中国“礼”的文化,这是就要列举一些国学礼仪的名言,比如“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等,并且解释含义。

(三)典故教学,体会国学乐趣

典故教学是从故事入手教学,讲故事更能吸引人,不仅能渲染课堂教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能让学生把国学名言熟记。比如国学名言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有其有意义的故事:陈蕃扫屋。陈蕃小时候散漫慵懒,屋子七零八乱,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拜访,朋友问陈蕃:“怎么不打扫屋子来迎接宾客?”,陈蕃却自豪的说自己的手是扫天下的。朋友反而笑笑说:“一间屋子都不扫,怎么扫天下?”。通过讲这样的故事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对国学名言理解的更深刻。不仅如此,他们会通过体会故事的含义来提醒自己的为人处世,在做航空服务中做的更优秀。

(四)教授之引,思考国学之美

学校除了老师每天的常规教学,还应该定期开展一些讲座。邀请一些厉害的教授进行国学知识的传授,他们具有除了有丰富的国学知识之外,他们对生活之事有更多的感悟,在讲座中折射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东西更够深刻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重点是眼界更加宽广,思想更加国际化,能在航空服务方面有更深的造诣。对大师的敬仰更能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学习之情。

二、实践教学模式

老师教授知识是一个方面,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国学经典更加了解,但是还有一方面就是对知识的利用。由理论教学变为实践应用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

(一)分组比赛,谁是“国学之音”

音韵之美是国学言语中的一大特色,经过字正腔圆的教学,学生应该更能读出国学语句总的韵味。为了加强他们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分组比赛,举办一个寻找“国学之音”的朗诵比赛。比如奖男女分开,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每个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诗文进行朗诵展示,再邀请大师评比。比赛当然不仅仅是声音的较量,还有情景模拟等考验他们的临场发挥。比如碰到一些蛮不讲理、态度傲慢的旅客乘机,作为空少或者空姐应该怎么用所学国学经典的理念去对待旅客等。

(二)广场训练,展现礼仪之美

对空少和空姐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生活中展现自己的气质,礼貌关乎我们国家的形象。国学经典不仅是学学而已,还要让学生内化,把知识变为自己的气质,体现在行为举止上。为此定期组织学生在广场进行礼仪表演,一边听着有关礼仪的国学名言一边行动,将空少或空姐的气质展示给大家。并且这样的表演更能提升此职业在百姓中的形象。

总的来说,航空服务专业属于服务业,学习国学经典一是提升自己气质,二是礼貌待人。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准他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目的,通过意思讲解,言语赏析,他人学习等方式增强他们的国学知识,然后再通过举办活动、组织展示等将学到的理论在实践中应用。

(作者单位:四川天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