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1+4”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2016-04-29古力沙热·艾比不拉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采取有效途径调整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才能全面提高预科生团员的思想素质,进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从政治信念方面、学习态度方面、人生观方面、民族宗教意识方面、心理压力方面分析了预科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4”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施途径,希望以此全面探究“1+4”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科学内涵,进而推动我国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

预科生团员是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做好这一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其健康快速成长,还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了“1+4”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指“多元化教师队伍+多样化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密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将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优势合理转化为教学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另一方面,“1+4”教学模式又适时的“走出教材”,依据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调整课程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课堂的感染力。

一、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政治信念方面

新疆大学预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预科生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例如在问道“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看法”时,85%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8%的学生则认为“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难以达到”,7%的学生觉得共产主义社会“纯粹是空想,永远不能实现”。针对“如何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有86%的学生选择了“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3%的学生认为“有的已经过时,不能再作为指导思想”。针对当前政府领导和提倡的反腐行为,也有大部分学生表示“充满信心”,只有少数受访者表示担忧或怀疑。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预科生团员政治立场明确,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有鲜明的政治信念。

2、学习态度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预科生团员用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态度积极端正,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时事政治,学习科学文化,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例如许多预科生团员积极申请加入马列党章学习小组,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有许多预科生团员积极参加科技文化节和运动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部分预科生团员都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10%到20%的预科生团员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课,业余时间喜欢去网吧,认为上课迟到或逃课是“很正常”的事情。

3、人生观方面

根据对高校预科生团员的调查显示,大部分预科生团员拥有正确的人生观,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或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大部分预科生团员认为自己心理状况非常健康,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勇敢面对。但根据调查结果还可以发现,仍有部分预科生团员对前途感到迷茫,遇到困难时一味的选择逃避,在生活中不喜欢与人交流。

4、民族宗教意识方面

我国高校大部分预科生团员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热爱本民族文化,对家乡和本民族人民具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但也有少数预科生团员民族意识过强,呈现出一定的排他性,容易与其他民族的同学或者老师发生矛盾冲突。

此外,大部分预科生团员都具有科学的宗教思想,他们思想活跃,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知识,相较于本民族的其他人思想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开阔,对宗教的认识也更加科学合理。但也有少数预科生团员仍存在宗教迷信思想,这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负面思想影响,形成错误或偏激的宗教意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感到孤独无助,于是便向宗教寻求精神慰藉,他们与外界缺乏沟通交流,有时甚至出现偏激思想和行为。

5、心理压力方面

预科生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面临的压力相对更大,大部分预科生生活在偏远地区,所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弱,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差,知识面也相对狭窄,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承受很大的压力。同时,大部分预科生渴望广交朋友,融入集体生活。但由于受生长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他们的交际范围相对较小,与社会或外界交往比较少。此外,由于受汉语水平的制约,大部分预科生同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或者汉族学生接触和交流较少。

二、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1+4”模式实施策略

通过对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预科生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顺利和成功,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水平低下,这不仅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整和发展。近年来,“1+4”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部分高校也已加以实践实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和缺陷,需要及时加以改正和完善。笔者认为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1+4”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构建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传统的单一化教师队伍已经无法满足预科思想教育的需求,因此,若要促进预科生团员思想教育的顺利发展,就必须构建多元化教师队伍,例如,可以邀请爱岗敬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民警察、道德模范或杰出母亲等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特聘指导教师。邀请亲身经历或目睹近代历史发展的军人或百姓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让历史的参与者亲身讲解历史,无疑会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讲解,则可以邀请企业负责人、高校宣传组织负责人、科研工作者等给予指导和意见,他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因此邀请他们讲授该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课堂内容。

2、设立专业化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由于预科生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专业和灵活。大众化的思想教育课程显然无法满足预科生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必须开设专门的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由思想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相关专家论证审编,多元化教师队伍专业授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预科生团员,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有统一的教材内容、教学计划、评价机制。课程内容则应包括校规校纪、公民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的宗教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此外,高校还应根据院系和学科特点,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对预科生团员实施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教师在对预科生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多带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全面的了解国情。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专题录像,安排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也可以带领预科生团员深入家乡进行实地考察,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教师还应在校园内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提高预科生团员的受挫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此外,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主题活动,为预科生团员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4、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网络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声光电音像技术等教学工具,也逐渐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师在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还可以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预科生思想教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条件进行网络教学,开辟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课堂,构建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交流平台,创建预科生团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群,鼓励师生在线交流讨论。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语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