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016-04-29林艳苹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速,在农村贫困和城市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外出务工、经商、学习等普遍社会现象。部分迁移人口不能携带子女同行,便衍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留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他们过早脱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心理,的生活和学习上,有的不适应,孤独无助,承受不了新压力;有的劳累过度,学习与生活力不从心等等。人口迁移频率上升促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日益凸显成为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无法回避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早已被否定。据此,将留守儿童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据统计,80%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己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 子学习。

3.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 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儿童防护能力弱,同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遭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大家都知道,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学校教育的单一,使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正常学校教育的孩子。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学校教育不到位。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缺乏对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存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忽略了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二是学校缺乏个体性教育。从“理性”角度出发,留守儿童教育应以在家庭教育为主。有人提出疑问:这些被贴上“留守”标签的儿童,是否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从“情感”角度出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确实需要特别的呵护和关爱。

三是农村教育体系单一。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不完善,除了幼儿园和初中小学以外,基本没有其他教育机构。学校在正规化的过程中,随着学校职能分化,越来越简化的功能使教育内容简单体系单一。

四是教育责任归因偏颇。 “三位一体”的传统教育体系过分强调了教育主体外在因素,忽略了受教育者自身责任因素,一旦儿童在学业、安全、身心出现问题时,总是在学校、家长、社会媒体方面寻找原因,恰恰忽略了教育主体——儿童的自身责任。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维一体”的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有保、亲情有护、学业有教。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就业岗位少,收入较低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攻坚破难抓工业,(二)是突出重点抓服务业。(三)是利用优势抓回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政府要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大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就业,从而缩短回家周期,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建设从而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二是提高学校责任意识。首先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家长姓名、家庭地址、留守原因、监护人及其联系电话等内容并及时补充、变更有关信息。其次,完备家长通讯录,以便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反馈其孩子在校表现及思想动态,实现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再次,开设心理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教给其生存技巧和安全常识,提高留守儿童的个人保护意识及生存能力,对成绩较差的孩子,多给予学习上的鼓励和帮助。最后,学校还可以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增加性格教育、人格教育等课程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考核目标。

三是增加城市教育设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城市教育设施中来,在城市中农民工密集的地方增加相应城市教育设施,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标准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使其能在父母身边学习、生活。

四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渐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逐步开放城市公立学校,使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顺利入学,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让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予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解决上学问题,父母就可能会把孩子留在身边,留守儿童的问题就解决了。

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社会职能上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科学合理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