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创新

2016-04-29张瑞东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发展出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备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的特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和运用网络,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如何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成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实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党中央一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高校网络阵地建设和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指导措施。高校必须充分认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切实将网络舆论引导视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任务,让高校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推动高校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党中央相关方针、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经过多年发展,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初步建立健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教师队伍和条件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探索形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正面、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已经初步形成,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不断提高,为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地因时制宜、方法创新上还做得不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还不深,这也是目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互联网本身具有多种独特优势,这也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内容传播的开放性,互联网的崛起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它具有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且传播的范围也由较为封闭的少数群体转为较为开放的多数群体。二是网络教育环境的系统性。网络空间中,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为大学生创造了自由的信息流动空间,将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相结合,形成大学生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方式、方法和习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会有力提升。三是大学生受众的主体化与教育者的主体淡化。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已经由人与人的直接互动转化为人与网络平台的间接互动,两者既能够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在线进行同步交流,又能够通过网络交流社区进行延时异步交流。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各地高校都在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增速和新情况新需求的变化程度相比仍然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许多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网络教育理念和重视程度不够。总体上看,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突破,但部分高校对为什么和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认识仍然比较陈旧滞后,没有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种重要的进步的固体工作,很多高校更加重视建设网站而轻视网站的教育作用。

2.教育平台建设不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前提条件是齐备的网络设施和安全、稳定、高效的网络安全环境,但由于主客观等因素,导致很多高校对网络设施建设的投资不足,基础设施较差,直接束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使得很多网络平台的规模和技术受到很大限制,关注程度较低。另外,除了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部分高校在主管上也存在较大问题,如网络平台管理过于简单,内容过于严肃,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书上搬到网上。

3.互联网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高等学校已经实现了互联网的普及,但很多高校对于学生如何使用互联网的工作还不够重视,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规范还没有建立和明确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多数高校是建立了相关管理机制和建设管理系统,但真正起作用的上网标准规定却很少,对于如何科学精细管理仍然缺乏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能够持续贯彻实施者则更少。

4.教育队伍建设薄弱。网络信息技术的快发展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需要一批既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同时也掌握网络技术的工作队伍。但事实上,无论是专业还是兼职工作者,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未能达到现实需求。大部分情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往往是是单一的,对网络文化的新思想和新现象的接受了解情况也不容乐观。

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现如今,网络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舞台和载体,这要求我们要贴合学生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熟悉网络特点,在工作理念、教育内容和途径方法上不断创新,形成一套成熟的工作机制。

1.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转变

一是要树立网络育人的工作理念。旧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经符合当前形势,如今需要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即网络育人的工作理念占领网络阵地,而不再是只将网络视为宣传和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步从封闭、灌输、被动、单向、服从发展为开放、引导、主动、交互、选择的教育模式。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建立信任关系,准确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

2.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1)探索思政理论课进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不过传统教育形式长期不变必然会逐渐式微,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技术对思政理论课的服务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工作,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吸引力,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网络阅读习惯,以符合学生特点的喜闻可见的形式反映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程讲授内容,并建立电子教材库,甚至可以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引导教育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2)强化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各个环节中融入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法制、政治、安全、责任和自律意识。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如网络问卷调查、网络接力棒、文明上网征文等活动。同时,引导组织大学生投入到建设网络、利用网络,构建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引导其自觉形成网络法制观念,恪守网络法规,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其网络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加强网站管理法制化工作。

(3)推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虚拟社会精彩纷呈,同时也是良莠不齐,大学生尤其是在早期心理和人格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多大学生网民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和困扰,如焦虑、迷茫和缺乏安全感等,因此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按照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心理健康咨询相结合原则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首先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育大学生认识网络心理问题和障碍的特征和本质,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合理使用互联网。其次,要发挥网络快速、方便和共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在线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页、音频和视频等材料,对大学生进行此方面的常识教育,使得大学生对此得到更加深刻生动的认识。

(4)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要不断探索融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参与性等于一体的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其渗透作用与功能。网络文化教育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应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播,将其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鲜活新颖的形式搬上网络广泛传播,高校在校园网上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与优秀道德传统、爱国主义、优秀文化传统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刻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念的民族精神。

3.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改进和提升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不仅要创新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层次,认真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又要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第一、不断提升工作者综合素质。一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敏锐度,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恰当的尺度原则针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有较好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沟通能力,在网络空间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并进一步对他们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判和正确引导;三是具有创新能力和挑战精神,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交流和探索,动态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不断探索更好的教育思路和方法。

第二、建设高水平多层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队伍。一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建设,主要开展理论研究和热点现象分析,做好正面校园网络正面引导,并负责培训兼职队伍的培训工作。二是打造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兼职队伍,主要开展网络信息监控、网上交流和舆论引导等工作。三是建立网络思政工作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社团开展网络监督管理和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占领校园网络阵地,确保网络信息的正确导向和内容质量。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育人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媒体的价值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特点,在各环节融入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吸引和感染大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文化修养。

(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首先需加强校园网建设,主要建好校园主题网站,要做到内容主题鲜明、建站方向正确,兼具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于一体。其次要加强专题网站建设,做好政策指导和解读,用精心策划、贴合学生的栏目和健康向上、优质精彩和有较高价值内涵的内容吸引大学生。再次,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帮助,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融入其中。最后,在学生中培养意见领袖,一旦发生突发性网络舆论事件,他们可以引导舆论事态转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4)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管理建设。高校一方面要推进网络法治教育,强化大学生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运用网络信息自动过滤和预警技术,实施全方面、全过程的监控和审查,把好信息源头关卡,防止有害危险信息入侵。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网络安全执法人员,进行定期监督和排查,同时培养大学生掌握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新常态下,高校要革新工作理念,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载体,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既要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方面,更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克服其弊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增强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培养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熟悉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社团,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空间。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