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2016-04-29张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标的应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由于新课标应用时间尚短,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分析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英语教学成为教育领域最为热点的问题之一。高中英语是高中教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改革措施在帮助提高高中英语的实用性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不完善的新课标教育体系和政策实施的滞后性等原因,导致高中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界也采取了各项措施加以解决,但是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细化,就更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根据现阶段高总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践比较短,很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讲解的很多内容并不符合当下的社会需要,虚设教学目标,逐渐形成假大空的教学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把握住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确定教学目标,不能准确的了解课程设置的重点,了解教学当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成为当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二)教学方法和模式更新不及时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而新课标则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导,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格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然而由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非常稳固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转变成为适应新课标课程,这也是有一定困难,这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更新的之后,直接导致降低了新课标改革在学生心中的预期,也不利于学生高中英语的良性发展。
(三)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高中英语主要强调的都是书面的英语,对于英语的使用性尤其是口语上面重视不够,消灭哑巴英语,提高学生对应于的应用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从目前的数据结果来看,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在在理论知识教学上的时间比例远远超过了实践活动所占比例,也就是说学生用来锻炼听力和口语等实用性技能的时间非常少,甚至有部分教师为了满足其他学科发展的需要,取消学生了课外实践课程,从而导致了“死读书”的课外活动现状,也是导致课堂学习和教学效率底下的原因。
三、解决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解决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的首要步骤,只有清楚英语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才能够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朝着正确的方向做出更多的努力。高中教师应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出详细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分析每个目标实施需要的条件等;其次,教师应该分析出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未雨绸缪,不要夸大新课标教学的重要意义,也不能盲目对新课标进行贬低,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准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效率,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模式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在适应新课标的发展要求,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专一性和效率,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例如,对于听力来说除了单纯的课堂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能够使用分组表演教材中某个场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对于阅读,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诗歌等让学生朗读、背诵。最后教师应该对这些教学模式的结果进行主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英语实用性的欠缺是现阶段我国英语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主要源于应试教育下各方面关注的重点在于成绩而不在于真正的英语听写能力,因此为了改变高中英语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教师就应该围绕课程目标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英语短片,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周围的同学或者教师交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找到解决办法才能对症下药,及时解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告别哑巴英语,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高中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关键学科之一,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就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也是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新课标的制定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教师开始深刻反思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上的不足,积极改变现状,在社会各方力量的帮助下,寻找更适应新课标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