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应试化现象的研究
2016-04-29周小红谢莉
当下,职业技能竞赛正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地开展,已成为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特别是全国性的竞赛,更是成为衡量相关院校职业教育水平、评价职业教育办学成果及企事业单位选拔高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平台, 竞赛规模不断增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正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另一方面要理性辩证地思考在技能大赛中的不足之处,认识并处理好大赛的集训模式与日常教育、关注个体与面向全体等关系,尽量避免陷入重比赛结果与轻比赛过程的“应试教育”误区。职业技能竞赛中应试化现象主要有:
一、教育对象的应试化
学校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能带来很多表面和潜在收益。表面如政府奖励,潜在如知名度提高后所带来隐形收益,知名度提高就好比是为学校做了免费广告,会给学校招生工作带来更多方便,前者是一次性后者则是长期在政府对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现实状况下,学生多少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领导当然深谙这个道理,于是一些有实力的学校瞅准这个机会拿出部分资金选出优秀学生和教师进行集训,为了能突飞猛进的提高集训者的成绩,学校处处给他们大开绿灯,甚至不惜占用其他学生学习资源,但毕竟优秀者是少数普通者是多数,学校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优秀者培养上去,这样多数普通者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不仅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且也与国家教育方针相违背。
二、教育内容的应试化
职业院校为提升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对参赛选手的教育紧紧围绕竞赛的需要,竞赛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技能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技能训练忽略文化课教学,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大多数职业院校提前一年甚至更多来选拔好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培养,完全脱离常规教学,使该部分学生无法接受到或是错过了常规教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非竞赛内容的教育,其职业素养得不到全面发展,这将对他们继续学习与今后职业生涯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按照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义,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这样以参赛为目的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义,更无法适应社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教育方法的应试化
为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在赛前对学生往往采取“应试教育”式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据湖北日报报道, 西餐宴会摆台单项技能赛要求摆放一张尺寸为2.4×1.2米的宴会台,但诸多星级酒店已与国际接轨,平时使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1×1米、0.9×1.8米的餐台,无论怎么拼接都达不到组委会要求。为了应试,几乎武汉所有的大型酒店都在订做2.4×1.2米的模板练习,餐具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0.5-1厘米;餐盘必须在餐台正中央,不得偏差,比赛现场每个评委拿着一把尺子精确测量,略有偏差就会扣分。参赛选手赛前不断反复练习只为拿名次。来自新加坡酒店管理业的马克认为“摆台有标准当然好,但是过于精细化就会扼杀参赛者的创新思维,如此技能大赛必将导致千人一面。”
四、教育评价的应试化
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包括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素质并不等同于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职业素质是由身心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以及学习和创新等素质共同构的成统一体,专业技能素质只是职业素质组成部分,过度重视技能训练忽略文化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职业素质提高也就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存在“某个学生只要在竞赛中得了大奖,无论是在评优秀学生,还是在评国家、社会、学校给予的各种奖励中,都向其倾斜”的现象,只要获奖了,就什么都是优秀的,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会给学生一个错误导向,导致学生形成“只注重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专业技能以外的各种素质的培养”的错误认识,不利于学生全面职业素质提高也就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同样对教师的评价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个教师只要其所带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大奖,则该教师在年中考核、评优评先中都能大开绿灯,以竞赛获奖情况作为衡量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从而导致教师只注重个别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略了绝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培养,这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应试化的背景下,以获奖为主要目标,以竞赛要考的内容为重点反复训练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竞赛成绩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实施,既苦了学生,又毁了学生,使得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受到忽视;个别的优秀学生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
这种应试化的教育是一种不正常的教育,它是把竞赛获奖作为整个教育的重心,对教育的基本职能“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不能顾及或者干脆不提,这种教育是忽略人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不健康”的教育,我们要坚决抵制。
(作者单位:1江西工程学院2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