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年教师的法律意识培养

2016-04-29许麒晟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说,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正确的观念引导给学生,不仅仅需要思想道德的培养,而且还需要法律素养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的建设是一样重要。做到法律意识从我做起,应该处理好高校教师与学校、社会、学生之间的关系。

高校青年教师,刚刚从大学生活走向社会工作,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说,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正确的观念引导给学生,不仅仅需要思想道德的培养,而且还需要法律素养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的建设是一样重要。

在2015年1月30号的教育部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开始,国家在对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在国家的层面上在法律上得到确定。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国家,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从“人治”慢慢的向“法治”的管理制度转变。而实行依法治校,其实就是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作为高校青年教育的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更应该主动的去了解法律,学习高等教育法精神,深刻贯彻法治的观念。这样有助于缓解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防范潜在的纠纷和风险,同时,对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制素养行程起到良好的作用。

做到法律意识从我做起,应该处理好高校教师与学校、社会、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该主动了解作为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高校学习中的权利,遵从学校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

一、从学校的角度看,青年教师应该主动去学习法律。造成高校的青年教师法律意识素养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制约,想要走进依法治校的校园,服从学校的管理,就应该使青年教师知法懂法。大学生在校园中,除了同学、父母之外,和学校人员交流最直接、最深刻的人就是老师,青年教师与他们接触时,学生受到的影响也是很大。只有将教师培养成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人才,才有可能使他的学生也培养成能符合国家要求有强烈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人才。重视教师团队的普法工作和思想教育,有利于通过青年教师在学生面前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师团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校园环境的法制教育,强化全校师生对于法律的认同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有法律共同的原则,同时也是我们依法治校的原则。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依照法律办事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也影响到大学生法制素养的培养。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学校的各项规定,使校园充满具有法制安全的可靠环境中。

丰富多样的法制普及活动,也能增进校园内学习法律的氛围。一方面,学校可以请地方的专家、检察官或者律师来学校进行介绍宣传活动和专题讲座,对社会上的一些贴近生活的法律热点进行分享和讨论,增强师生对社会的一些法律问题的关注度,了解今后相关的法律动态和发展趋势;也可以举一举身边相关法律的故事同师生分享,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正处于全面普法,树立社会正气的时间阶段。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各类素质人才,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质。而由于复杂社会发展的各类原因,高校的青年教师法律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侵蚀我们青年教师的思想,不断的触碰撞击青年教师的法律底线。如果高校教师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危害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想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不仅仅是学校的努力,也非常需要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在社会范围中,也应该有相应的普法活动,深入社区,提高青年教师对法律意识的兴趣,提升他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同时,也要优化社会的环境,做到有法必依,切实的维护法律的尊严。

在社会环境中,舆论氛围也是信息相互流通的一个重要方式。事实上,法律不仅有现实的效力,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道德效力,违反法律的事情,在道德上也应该得不到社会的支持,让法律的时效性和威信得到加强。在传播教育法律的同时,道德的教育与社会舆论的导向,也是及其重要的,目前所推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舆论导向的结果。社会中的守法光荣,犯罪可耻的舆论导向之类的导向也会对青年教师带来一定的正面作用。

在社会中的青年教师,与社会有着良性的法律环境,在他们回到学校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做到依法办事,遵守规定,让学生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认知。

三、对于教师自身也应该以身作则,自觉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自觉的树立法律意识,将法律的意识传递给下一代。做到自觉的树立法律意识,首先就得懂的法律,了解法律,做到知法懂法,这样才能辨别出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行为。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依法、守法的优秀人民教师。在生活上增强自我的法律意识,自觉的遵守法律,即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以身作则,不抱有侥幸的心理。避免出现在获取利益时候,缺少法律观念意识,导致违法行为,断送前程。自觉的提高自身法律的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升青年教师法律的自我修养,在平时,需要加强一些法律相关的理论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常识。高校教师除了在高校校园内教书育人,同时在校外也在进行活动,和社会发生关联。青年教师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后,一方面自己做到了遵纪守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遵纪守法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学习。对社会上热点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随着信息媒体的不断普及,检验自己学的法律知识是否能实际的解决问题,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