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参与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模式探讨

2016-04-29赵黎黎张丽姝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高校图书馆是师生摄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其学科服务模式是对高校素质教育重要辅助。让读者参与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模式中,是一个创新,可以更大的激发读者的潜在能力,也使读者与知识的交流更加简单快捷,创立图书馆管理与读者更好地合作,从而使其学科服务模式有更大的提高。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对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作为高校知识传达最大的载体——图书馆,原有的管理模式已达不到师生对其所求,所以要求在固有模式上寻求一套更为高效的服务模式。

一.读者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存在巨大潜力

如今,各大高校配有学科管理员,但是其任务繁重,常常一人身兼数职,负责图书整理、编码、上架,还负责书籍的定期除尘,还要做好防火、防虫、防潮等工作。而且很多人并不具备很强的学科背景,有时候对书籍的分类管理,书目索引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有时还要负责院系联络,或者图书目录的编辑,文献咨询等各个层面工作,而花费在深层次学科服务的时间并不富裕。在此背景下,要求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学科服务新模式。而读者参与就是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读者参与到学科服务中,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阅读要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读者各式各样,来自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技能,其掌握的各方面知识比较前沿,新奇和全面,创新性思维也比较活跃,如果让他们参与到学科服务当中,会为其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提供一个更好地掌握、拓宽知识面的良好平台,让学科服务展现出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虽然许多读者已经参与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中来,但是其也只是从事简单的工作,比如说书目的推荐与采购,书目调查等方面,并没用更加深入的参与其中,发挥不出其潜力。

二.读者参与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分析

(一)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享

高校教师是学生思维扩展的重要引导人,他们可以更准确的掌握适合学生的书目,资料,文献。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分享模式便由此开始。该模式大多是表现为由教师在讲授中所提到的可供学生更好的参考,阅读的书目,高校图书馆再根据学生们对于推荐书籍的反映程度进行采购,从而将学校图书馆的学习资料更快速,高效的传播到学生当中,还能更好的促进不同人才的交流,各个学科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提高学习者的知识领悟力和综合素质。

(二)专业人才的培训分享模式

因为学科管理员的工作任务重,常常一人要肩负好几个学科图书的整理、编码、上架,使他们往往并不具备很高的学科背景,在此背景下,要求快速他们熟悉各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分享来源,必须花费很长时间,而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但在每个学科的所属院系,其很多读者对专业知识的来源,学习资料的熟悉程度要超过学科管理员。他们了解更前沿的知识体系,也能掌握更多技能,创新性思维也比较活跃,洞察更多的新进资源,如果让他们参与到学科服务当中,效果要好于花费大量时间对管理员的培训。而且还可以与学校的一些社团联合,他们有更多的人手,思路和经验为改变现状做更多的主题活动,既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也方便了读者,同时做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技术高手所带动的创新模式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的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在此前提下,要想保证学校图书馆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就要求学校图书馆及时更新相应的服务体制与管理机制,而学科管理员由于繁杂琐碎的事情太多,可能并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那些资源需要更新,更难以判断哪些是读者所需求的。如果开启读者参与模式,就可以广纳学校中各种技术人才,发挥出他们的才能,是他们的软,硬能力充分的体现出来,为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新的领域,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三、读者参与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改进的建议

读者参与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模式是基于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下高校图书馆与读者合作的新领域,也是读者对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出的新课题,更是图书馆在新兴技术改革下的必要发展过程。要做好读者参与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图书馆应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提供更多地服务平台,同时开放更多读者对服务平台的设计权限,让读者更加深入的参与其中。还要充分考虑到读者对新型知识体系认知的多元化与多样化,考虑不同层次读者对知识需求的差异,制定合理的改进目标,通过与读者的交流合作,充分实现学科服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图书馆学科资源管理建设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数量,充分实现每个读者都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还要加强对图书馆现有文献的规律性整合,按学科分类有序排放,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要通过合理灵活安排努力提高读者参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总体提高。

四、小结

高校的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是加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要不断整合和利用新兴资源和技术,不断改进,让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使其成为每一位读者与资料沟通的桥梁,同时为高校的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 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