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6-04-29黄锡院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我们都知道,中医诊断的方法有四个字:“望、闻、问、切”。那么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也总结出六个字:看、听、练、问、考、思。

所谓“看”,就是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不管是哪门功课,都要预习。教师要求学生把不懂的知识标出来,老师上课的时候就认真听。

听呢,就是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特别是在预习时有疑惑的知识点一定要在课堂上弄明白。

练,就是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要对老师所上的内容找出相应的练习,加深印象,也就是俗话所讲的熟能生巧。

问,就是把上课或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不会做的题目或不能解决的问题问科任老师或同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满堂灌”,一堂课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学生就如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鸟,只顾着张着嘴巴被动地接受着“食物”。现在虽说实施课改了,极力批判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是学生自主学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多数老师还是习惯于“硬性地灌”。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必须要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多给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新知识,先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去思考。为了达到优差互补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让同学们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下构建3-5人的学习小组,然后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在一起讨论、分析,然后得出他们的结论。而我们老师不妨也做一个“懒老师”,有些问题不包办代替,我们只要适时巡视,给与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尽量让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去解决。

4、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所谓考,就是考试,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有四次正规的考试,考试的试题比较广泛,每次考试下来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老师在讲评试卷时要认真听。

思,就是反思,教师要鼓励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哪个知识点学会了,哪个知识点还模糊,弄不清楚的要及时补缺补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作者单位:广西省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