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敲石与日本的间意识
2016-04-29张凤杰李熙
众所周知,日式庭院中独特的“竹筒敲石”这一景观,体现了日本人怀着“间意识”这一日式思想中的独特意识,而日本人是从哪种角度来欣赏和解析这一景观的,又如何享受这一日式美景的,对我们又有何启发,对我们了解日本人的内心又有何帮助,本文讲述了以上内容。
日本的传统住宅是日本“间意识”的极致的体现。关于房屋构造的词语的构成,都带有间字在其中,比如说床之间、居间、应接间等等,这些都是与日本人的间意识有关。而且玄关也是一个与间意识有关的词语。所谓玄关,是连接房间内与外的场所,是家中内外连接的存在。由于存在玄关,让客人在进入家中时与主人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开刚刚进入做客而让主客双方都感到不方便的近距离接触,这是体现日本人的“内”、“外”意识的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还有一个例子,在日本的传统和室里有一种纸质的拉门,用来隔开房间。而这种纸质拉门也是日式建筑中日本人的间意识的独特体现,但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却不是日式建筑内部关于间意识的体现,而是在日式庭院中,一种日式庭院景观“竹筒敲石”,看日本人的间意识如何在其中体现。
在现在,请大家闭上眼,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典型的日式庭院中,典型的日式的建筑,园中有着古树,树荫下有一个鱼池,地上铺着碎石,从水池中引出一条小水渠,水渠的尽头流向一个竹筒,竹筒在水流的作用下逐渐装满,啪地一声,敲击在下面的小石上,水又流复反至,再次充满竹筒,重复着敲击小石。这就是日式庭院中典型的“竹筒敲石”场景。
在时间领域中关于日本人的“间意识”里,有很多很多使用音乐中的专用名词解说“间”的含义的例子,但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音乐鉴赏的范畴,而是通过“竹筒敲石”这一庭院景观和有关于水的鉴赏来讨论有关于日本人的间意识。“竹筒敲石”在词典中的意思正如它的字面所说,就是指当使用悬樋将水引上来,并慢慢注入竹筒里后,水因装满了而流出,从而使竹筒翻转过来,并啪地一声敲击在石头上发出声音的一种庭院景观的装置。“竹筒敲石”最早的用途是为了驱赶田地中的鸟兽所发明来使用的,但后来却逐渐演变成日式庭园里的一种装饰来使用。虽然从词典中的书面意思并不能感觉到这一词真正意义上的美感,但从日本式的情绪、日式的风景中,日本人以其独特而敏锐的内心感受性来积极、彻底地探索追求“竹筒敲石”这一庭院景观究竟是如何在内心中体现,从而探求“间意识”的奥秘。
山崎正和通过《水的东西》一文中介绍了日本特有的“竹筒敲石”这一景观,从而论述了日本人在鉴赏水的方面的绝妙、与众不同之处。山崎正和通过不断上下来回运动的“竹筒敲石”体会到了人生的不平与多舛。这恐怕不正是对于日式美的最高的评价了吗?通过“竹筒敲石”来鉴赏水,而实际上却并不仅限于观察水从积满竹筒到滑落水池这一单纯的物理过程,而也在享受潜藏在这一景观中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比如水流由积满到下落的声音、竹子随水起起落落敲击水池而发出的的声音等等。特别是要独独体会和静心享受竹子敲击水池石头发出的每一次声音和下一声之间的间隔感,这点在日本人心中十分重要。日本人在如此独特的寂静之中,通过感受“竹筒敲石”每两次发声的间隔,并静下来用心体会在此间隙中流走的匆匆光阴,从而间接地感受水的流动不息和水流的可爱之处。通过“竹筒敲石”这一看似简单而缓慢并具有单一的节奏的重复的庭院景观,竹子每一次敲打石头发出的每一声闷响记录了时间的慢慢流逝,让观看此景的人不得不感叹时间的无情流走和万物不停的变化。鉴赏者通过每个敲击声音的间隔,在各自的头脑中发挥自由想象、构建出符合自己独特感性的独特风景,并乐在其中。欧美人比较喜欢壮大华丽的豪华西式喷泉、而中国人则憧憬那种幽静精美的中式园林风景,日本人正是因为每个国家、每个生长环境不同的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鉴赏意识构造而对“竹筒敲石”这一人造庭院景观情有独钟。也正是因为日本人有着特别的“间意识”,所以才能够欣赏并发掘到隐藏在“竹筒敲石”深处的独一无二的美。吸引日本人的不光是那一下下敲击的声音,也不全是配合其而建造的美景,而是介于二者之中的“间”。由于“间”的存在,可以说日本人对于某种类似场合下的美景都会增强独特的共鸣感。“间”不是虚无缥缈、空白的存在,而是更类似于一次独特的、利用这些空白来体会周遭事物的好机会。在音乐中的“间”也是一样的意境,在音乐中的“间”有三种体现形式,包括节奏、节拍和拍子的间隔部分。这里的“间“指的存在于是每一个音符、节拍之间的距离感,它不可定量化具现化,而且这需要通过直观的听觉感觉来体会的。这种”间“是日本特有的日式音乐艺术中的”间“,也是可以让听众感动和获得音乐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繁忙,节奏在一天天加快,在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偶尔静下心来静静感受一下“竹筒敲石”每一次发声的“间”或者体会一下每段喜欢的音乐中的“间”,一定会让内心心情舒畅,缓解一天紧张的压力从而宽心慰神吧。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欣赏的角度不同,中国人更热衷于建筑和欣赏或者巧妙精致或者宏伟壮大的中式景观,比如故宫,比如苏式园林。中国人比起“竹筒敲石”,更喜欢歌颂宏伟庞大的瀑布或者气势磅礴的园林等景观,也是因为“间意识”的不同。正是因为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内心更加纤细和细致,并且有更强的“间意识”,所以才能更好的享受“间”这一独特意识的美丽。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