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中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2016-04-29高兴苑治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他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向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古国。它是世界的强者,是民族的骄傲。可谁曾想过,一个半世纪前,他曾被敌人的刀枪所指,饱受战火的摧残,历经了万般磨难。
“满天风雨满天愁,天涯何处是神州。”近代的中国社会正在向文明自由富强迈进的时候,在现代文明靠近的时候。西方列强却并没有给中国这样一个机会。他们以鸦片羼食中国人的意志,以短暂的欢乐蒙蔽中国人的双眼,当中国人开始觉醒,林则徐在虎门开始硝烟,英国的大炮第一个对准了中国,在外国人的坚船利炮下,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退却了,懦弱的清政府妥协了,他们仅仅想着暂缓西方列强的脚步,让那些令他们畏惧的坚船利炮快些远离中国国土,他们无视人民不屈的抗争,打压人民斗争的意志和行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可清政府没想到,这使得初尝甜头的西方列强变本加厉,各国列强纷至沓来,践踏国人尊严,侵蚀中国土地,残杀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中国在这些强敌下摇摇欲坠,中国也在反抗,但弱国无外交的国际隐形定律阻碍了中国的脚步,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束缚了中国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人会就此屈服,屈辱往往是辉煌的开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开始救亡图存之路,近代中国抗争在血泪中一步步展开。
1840年到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他们将重心放置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以中体西用来自强求富。在这一阶段,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制造技术,来发展中国科技。后来,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张之洞、李鸿章等人开始逐渐意识到,“技”是国之所需,“教”亦是国之所需。因此他们在主张先进科技保国的同时,也注重传统知识保教,开始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前夕,“自强”是运动的首要目标,仁人志士模仿西方的先进企业和生产方式建立一系列工厂企业,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等等,这些企业的建立不仅使外国生产技术传入中国,也使外国先进武器进入中国,使中国出现大量的先进生产技艺,聚集在现代工厂的劳动者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代工人。但缺乏必要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型人才也注定了中国的军事工业难以长远前进。后期,洋务派逐渐认识到西方列强由富到强,又由强到更富的过程,洋务运动开始以“求富”为目标。开始创办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漠河金矿等。至甲午战争前夕,我国的民营工业已达到四十余家,这也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露萌芽,但是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国内封建主义的侵蚀使得我国的民营资本主义发展艰难且畸形。为了使中国的教育文化与中国的军事企业和民营企业相匹配,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各种新式学堂兴起,许多学生出国学习,这也是我国新式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而又不愿脱离传统文化的扭曲状态下支离破碎的发展着。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也随之宣告结束。
1895年到1919年是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学与社会变革有机结合,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开展。正如梁启超所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战争在带给中国屈辱和伤痛的同时也唤起中国人民的思考,中国人民开始试图从变法中救亡图存。从公车上书——强学会——康有为力荐皇帝书——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从国体出发,改良中国政治体系。政治上,推行君主立宪;文化上,推行废八股;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因其为顽固派所不容,最终,这场改良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它觉醒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运用西方先进知识和文化对传统社会体系和文化展开猛烈抨击。二十世纪初,形成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同盟会开始了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征程,最终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中国政治经济体系向前迈步。这一次变革真正触动了封建主义的根基,使社会思想和政治向前迈了一大步,各种新风尚开始实行,民族资本主义也迎来短暂的春天,至1914年我国的工厂已达1123家。但是随着之后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的窃取,民主共和最终成为镜花水月。
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曲折前进的阶段,这一时期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中国人开始思考何为救国之路,这种情况下五四运动”爆发。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倡导新文化运动,开始革命新征程。在这个阶级斗争极为尖锐的时期,无产阶级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大任,令中国现代化历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的国情密切结合,并制定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方针,使中国革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由此,中国人沿着这条道路历经重重艰难险阻,最终站了起来。
中国的近代抗争史是在四万万中国人民的泪水中起航的。其间中国人民饱受的种种艰难、欺辱和挫折是如今的我们所难以体味的。今天我们作为学生,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要以史为鉴。将其化为今日前进的动力,不断奋进,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奋斗换回祖国明日的更加强大和昌盛,让这条巨龙真正屹立在世界东方。
指导教师:苑治国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中学富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