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梦幻,而是生活”
2016-04-29姜新宇
“追梦者”——是我作为一个观者对夏加尔艺术作品的最直观的感受。恐怕艺术家本人并不能认同,他认为他的作品不是梦幻,而是生活。我们从他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奇幻梦境,于他而言是真切的现实。他有一颗儿童般纯洁的心,又有一颗深沉的热爱故土和人民的慈者的心。他内心充满着深厚与博大的爱,同时他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独立不羁的艺术风格
夏加尔生在20世纪,一个在艺术上伟大的时代。在人类意识的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已经开创。学院派那矫揉造作的绘画风格已经开始被人民决意抛弃了,新兴艺术家们渴望挣开羁绊,追求真实自我的表达,现代派的艺术主义迸发出来。
1885年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的一个贫穷犹太家庭的夏加尔,十九岁的时候进入了耶乌达·本的画室,这段短暂的学艺期给年轻的夏加尔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显示出这位天才画家狂放不羁的色彩感和奇诡怪诞的绘画手法。在兹万采娃艺术学校学习了两年之后的夏加尔在1910年春天,在前卫杂志社《阿波罗》首次展出了他的作品,并且发言支持新形式艺术。这种具有时代风尚的勇气可以表明夏加尔已投身于欧洲的现代派艺术。
到达巴黎之后的夏加尔住在“蜂巢”,结识了诗人桑德拉尔,作家萨尔蒙、雅各布以及画家阿尔西宾科、苏迪纳、扎德金。在巴黎的夏加尔学习了印象派画家雷东、塞尚、高更以及同时代画家们对光线和空间的探索方式,他成为了善于运用绚丽的色彩,并且能迅速领悟野兽派观念的画家,毕加索称他是马蒂斯死后唯一懂得色彩的画家。他从立体派借用了结构技巧,但是并不完全照搬这种技巧。当主张放弃现实形象,将潜意识与梦作为创作的主题的超现实主义派别推举夏加尔作为流派的先驱,他婉拒了。正如他所认识的那样艺术“不是梦幻,而是生活”。
如果说野兽派是在狂野的色彩和粗放的笔法之下表达自己的情感,立体派追求依靠理性、理念和思维而来的趣味和情调,超现实主义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那么夏加尔真正成为了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不追求特立独行的艺术派别,终其一生他追求的是在作品中传达出人类对于幸福的终极幻想,现在我们可以确定,于他而言,这个幻想实现了。
二、涵盖了梦幻与现实的艺术主题
美国艺术史家及艺术批评家约翰·拉塞尔说过:“艺术的历史,如果叙述得当,也就是一切事物的历史。”
犹太血统、出生于俄罗斯、入籍法国、游居美国、历经战乱、二度流亡——夏加尔有着漂泊流离的一生,他的艺术作品里丰富的创作主题的变化正是对他丰富的一生历史的记录。本文选取了笔者比较感兴趣的两点主题作为探讨的重点。
(一)、爱情
艺术家的妻子贝拉说到她第一次见夏加尔时的情形:“我不敢看他的眼睛。他的眼睛浅灰带绿,像天空,像水。我的感觉是——是不是自己在他的眼睛或者河水里游泳”。 同样,夏加尔描述他见到贝拉时的感觉:“我感到正是她才是我的妻子”。在1915年他们举行了宗教仪式的婚礼,在以后的三十年里贝拉一直是他的挚爱和灵感缪斯。哪怕在战争年代,因为艺术家对美满爱情的抒发之情,创作出了很多柔情和欢乐的杰作:《生日》、《散步》、《飞翔在城市上空》等等。这些绘画作品有着统一的风格,那就是画中人物腾空而起,伸展着四肢,向天空冉冉漂浮起来,色彩柔和甜美,人物描绘在构图占绝对的中心地位,整幅画面充满着眷眷之情。
我第一次看到《生日》这幅画,是在我还没有到接触“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的年纪,我看到的是和拉斐尔、达芬奇甚至梵高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浓郁而又温柔的色彩,扭曲漂浮的人物造型,仿佛和画中人物一样悬空在空气中的家具,都让我感到新奇但迷惑不解。当很多年过去,我再次欣赏这副艺术作品,我明白了,沉浸在爱情中的感觉正如画面所描绘的,整个世界都在温柔注视着你们,阳光和空气都只为了你们而存在,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因为这份甜蜜而晕眩,陪着你们漂浮了起来。
爱情的世界里,艺术家和一般人是平等的,但不同的是,艺术家有把爱情描绘出来的能力,这份能力既是私人的,又是博爱的。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恋人,对艺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爱情感觉,恐怕都能马上理解和体会,当艺术家用真诚的心创作作品,人们无法不被他打动。夏加尔就是这样用诗人一样的画面把他和贝拉那如诗一般的感情永传于世了。
(二)、故土
夏加尔出生的维切布斯克小城,有一半的居民是犹太人。从1887年到1985年,他的一生可以说历经了犹太民族的苦难史。犹太人的身份让热爱故乡小城的夏加尔注定要走上一条远行之路。
1985年,俄国爆发新一波的犹太人大屠杀,幼年时期的夏加尔目睹了这一浩劫。1907年当他出发去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学习绘画的时候,也遭遇到严格的反犹太法令。二战爆发后,夏加尔流亡法国,纳粹恐怖活动白热化后又举家去美国避难。离故乡越来越远,目睹了犹太民族的牺牲,夏加尔把他的思念、悲伤和愤怒融进了画中,这些作品中充满着对整个人类生命的思索和拷问。
羊羔、奶牛、星辰、故乡的人们、密集的小木屋,这些都是画家在童年时期对故乡的观察,在日后作为他画中描摹的对象,成为他精神上的家产和灵感的源泉。1914年短暂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的夏加尔创作出一批有着自然主义手法,反映了家庭生活的无限柔情的作品,比如《面包作坊》、《铃兰花》、《厨房》等。但是紧随着一战的爆发,大批伤员涌入这个俄国小城,饥饿、寒冷和骨肉分离使维切布斯克陷入惶恐和痛苦之中。《伤病》、《救护站》、《粮食》、《士兵的诀别》,哪怕仅仅只是这些作品的名字,就是一部人类苦难的编年史。1943年从俄国前线不断传来的悲剧消息,使夏加尔在作品中将经历过的痛苦和梦幻中的隐喻戏剧化的记录下来。
回顾夏加尔一生艺术创作的历史,故乡的一切都在他的梦里和画中,有纯然的芬芳和血染的记忆。“我的唯一,故园在我心中。不用护照,我就可入境,恰似回家一般。它看到我的忧伤和我的孤寂;它催我入眠,并用芬芳的墓板将我覆盖。”——马克·夏加尔《我的唯一》
三、多样的艺术形式
从油画到插画,从陶瓷到雕塑,从版画到玻璃镶嵌画,夏加尔不放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玻璃镶嵌画这一新的艺术媒介,年届七十的夏加尔孜孜不倦地学习这门古老的艺术,并最终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三十年内,夏加尔在法国、英国、以色列、美国、瑞士和德国用彩绘玻璃装饰了十五座宗教教堂。1964年他为联合国大厦创作的《和平》,1967年为纽约州联合教堂创作的9件圣经故事镶嵌画,1979年为英国苏塞克斯大教堂创作的《大卫》都非常出色。
不过夏加尔最著名的玻璃镶嵌画作品是为耶鲁撒冷希伯来大学医学中心犹太教堂创作的《以色列12部落》。夏加尔谈论起这件作品时说:“在这些玻璃中,我想表达的是我在以色列感受到的深层神秘感和精神性。我所能做的只是艺术部分,剩下的是由上帝完成的”。这件作品由12扇彩色玻璃窗构成,表现的是以色列的12支派。为了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夏加尔和助手详细考察了每一个玻璃窗上光的变化。最终以蓝色、金黄、红、绿色为主调的色彩如宝石一般,当太阳照射在玻璃窗上时,变幻莫测的光之精灵仿佛脱离了世俗人间在天堂游走,这件作品奠定了夏加尔玻璃镶嵌画无可取代的大师地位。
夏加尔是一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他终其一生,到处漫游,见识了许多国家。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色彩和光明、专注于体察现实与梦幻。他受到多种艺术流派的影响但保持自我,艺术技法和艺术主题也在一直变化,他还涉及了多种艺术形式,这也许是他在人类的心目中被置于超越民族国家和种种美学流派之上的原因。
四、总结
经典艺术追求的是在二维平面上的三维空间表现,用优美的线条与从优雅的色彩渴望净化和束缚人类的心灵。时光的脚步不停歇,在经历了种种的过去和历史后,现代艺术出现了,并且站在了与经典艺术决裂的立场。真实的感情表达和人性的闪耀光辉开始出现在艺术作品中。
当我们仔细看夏加尔的每一副作品,我们会发现自己曾经历过,是想象,是现实,是梦里,哪怕就是一瞬间。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伟大艺术家的大脑与想象。夏加尔用他那真诚的画笔,高尚的情感,为人类织下了一片梦幻的海洋,我们畅游其中,并能从中汲取到爱的力量。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现代艺术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