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
2016-04-29田晨曦
本文以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设计教学观念,在整合各项传统的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和整体式设计教学模式,积极培养设计能力和水平较高且具有较强生态设计意识的专业人才。
当前,日益暴露出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日益匮乏,因而可持续发展即为一种可持续健康长远发展的模式,有利于世界长远健康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建立在构建理想型生活环境的基础之上,目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成为社会需求较大的一门特色性专业,因此,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应当对环境艺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保持高度的重视。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基础即为生态控制论中的持续自生,渐渐发展成为国际化术语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关于人类生产的一切都存在可持续发展,所以,就广义上而言,必须和人们生活相适应,不会产生过大的危险,并能实现长远发展,有利于人类世界的进步,在制约人们需求的同时又能和人们的需求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生存环境,也是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共同需求。
2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环境艺术该门专业的综合性较强,重点是规划环境艺术工程空间上的内容,在整合所有创造性的设计构想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造型设计、环境设置、空间装饰设计和选择材料颜色等,大大提高综合性设计方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等各种环境。该专业密切关系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弘扬地域乃至国家民族的文化,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必须保持强烈的情感,和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生活服务给人类,有利于帮助人类创造具有视觉审美功能的生活环境。
3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基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视角,概括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的基本概念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即为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始终贯穿居住环境的绿色概念,唯有在建立人、建筑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系统中,建立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结构,由此可见,建立健康系统和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最近一些年来,生态建设广泛应用呼吸式幕墙、覆土种植、太阳能集热发电板等手段,人们将来的生活必将朝着生态建筑形式发展,并且人们就此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加深了人类生活的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结合保护和发展文化传统,显示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逐渐发展功能和情感并和自然保持一致,能有效平衡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这是设计者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
现代生活追求的是生态城市、绿色生活,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环保是现阶段各个领域关注的核心,和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必须重视节约能源,促进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当前亟待纷纷改善的问题包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绿色节能建筑等。
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4.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由于社会进步和发展,极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更加丰富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内涵,并且日益增强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恶化的预警。在此形势下,也逐渐深化了环境艺术设计内容的丰富和范围的拓展,进而进一步关注借助技术的优势对环境进行改造,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在环境设计师看来,环境艺术设计即为寻找人和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本质,并探究如何实现二者的和谐共存,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即为利用和居住者展开积极交流,建立和自然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由此可见,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即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且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即为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受教者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即为将这一理念深深根植于受教者的心中,并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应当让受教者对可持续的生态化审计理念进行确定,景观设计不单单是绘画简单的平面图案,或者堆积景观元素,而必须全面考虑“社会”、“历史”、“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让受教者深刻领会到人工设计及建设对其所在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各种影响,充分增强受教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保证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破话,达到最佳生态效益,才显示其设计的合理性。
4.2对传统的工程技术类课程进行整合
虽然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交叉性学科,包含科学、艺术、工程和技术各个方面的内容,然而环境艺术设计对形式过于重视,而忽视技术的现象较为严重。尽管近些年已经开始积极探究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体系,然而依然不够重视包括农学、生态学、植物学在内的环境科学和材料学、构造学、结构施工在内的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就算建立相关的课程,主要也是开展课堂理论讲授,仅有一两次现场参观,使学生拥有感性认识,但是很少涉及如何结合这些工程技术知识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该类技术类课程教学和设计课教学对学生探索和创新可持续环境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亟待从课程体系改革着手,在生态可持续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整合传统工程技术类课程。首先,必须构建全方位的生态素质教育,传授普通的生态知识,提高环保思想,传授生态伦理学相关的知识,积极建立良好的生态观念;其次,和建筑构造、建筑环境、装饰材料和构造等工程技术类课程,在各种类型和各种深度的课程设计题目,将生态思想及其相关设计知识和理念传输给学生,对生态建筑、生态城市设计案例进行正确分析,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案例深刻地内涵,并灵活应用在实践当中。
4.3突出开放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设计类课程基本上都运用师徒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利用积累的个人设计经验技巧、方法论,进行一对一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受教者,并且在设计课程中,其他有关技术课程授课教师降低了其直接参与的程度。在此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受教者对图画、造型、空间形式等设计要点较为重视,而大大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元素和设计成果的整体性,另外,对受教者创新探索新技术、材料和构造等方面也产生不利影响。
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必须和技术等因素保持密切联系,所以,必须在设计课程教师的基础上,改革和建立其他相关技术专业技师共同参与的整体性、开放性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命题,将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开展基础调查、环境分析、设置功能和规划空间,再到设计形态、选取技术等复杂工作,在此期间,必须渐渐提高受教者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应用,提高环境艺术的整体意识;必须对学生提出节能环保要求,设计合适的目标,安排相关任务,结合受教者的知识能力情况和设计主题,对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其他相关工程科目授课教师进行学生设计中,提出相应的专业指导,并且设计课教师评价所有学生的设计成果;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课程进度组织相关专题讲座,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共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必须积极培养设计能力强且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设计师,并且成为一个新的探讨的话题,亟待彻底彻底转变专业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积极探索实践,进而探究出一条和自己学校专业定位相一致,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和体系,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