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016-04-29周思鸿

知识文库 2016年14期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中关注的重点,也是现今家长和幼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园为了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次开展研讨会进行探讨,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的方案,并且制定出了详细的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规划。本文基于家园合作的基础,对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作用与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幼儿教育不能只依靠幼儿园进行,还需要幼儿家长的共同配合。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关系着幼儿的独立性、责任感与自信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园针对幼儿的年纪,进行相应的观察,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我园也制定了相应的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模式,并且与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家园合力共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在现代家庭中,幼儿在穿衣吃饭中,多数都是依靠家长来进行的,这就造成了幼儿对大人的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较差。幼儿的年纪较小,在行为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因此在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时首先考虑的是对幼儿动作的训练,日常的动作训练是保证幼儿行动举止的协调性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条件。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使幼儿的肌肉群、身体及动作获得协调发展,比如说,通过指导幼儿自己洗餐具、穿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能使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大大提高,手和眼睛及脑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其次,形成独立品格、降低对父母依赖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家园合力的方法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及培养,能够使幼儿自己吃饭、喝水及洗手等,不断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制约家园合力共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我园为了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活动,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对家园共育有所了解的家长只占家长总数中的30%,而这些家长中有许多对家园共育的了解不够深入,只局限于吃饭、穿衣、睡觉方面。家园共育中,最重要的是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配合,而这正是现在我园幼儿家长所欠缺的方面,因此需要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掌握合适的沟通方法,促进两者之间的合作,达到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以下是几种在家园共育中常见的问题。

1、教育观念缺乏统一性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家长因为对幼儿教育知识的了解不够,因而容易忽视幼儿的实际需要,有的家长认为幼儿还比较小,就应该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2、教育方法科学性有待加强

一般情况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独立性不够,本质上都是因教育方法不够科学,导致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及纠正造成的。

3、不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及培养

家长及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教育、培养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生活的自理意识的教育及培养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三、家园合力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方法

1、对幼儿生活的自理意识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

(1)幼儿园及家庭共同对幼儿的行为动作、语言等进行正确的引导。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园开展了相应的课程,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文字与图片的记录。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课程上,我园生活学习课程的设置为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的活动,幼儿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例如,教师进行实际的穿袜子演示,让幼儿跟随教师的引导做出相应动作,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让幼儿进行在课堂中学习的相应的活动,并且对幼儿进行称赞与表扬,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事情。

(2)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分辨,并以此为根据,对幼儿生活自理的意识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有益的、正面的行为,要给予进一步强化,无益的则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

2、加强家园间的沟通合作

(1)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及沟通。教师与家长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因此二者之间需要进行及时的交流,共同分析如何对幼儿起到良好的引导与优秀的教育的作用,使幼儿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中,我园的教师与幼儿家长有着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幼儿教师会将在校对幼儿自理能力的教学内容告知家长,并且将课堂学习的照片与孩子动手做事情的照片发给家长,而家长也会及时的将幼儿在家庭中自己动手做事情的照片与情况反馈给教师,使我园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活动可以更好的开展。

(2)对家长实施有效辅导。对家长实施有效辅导能够提高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水平,使家长能够有效地进行幼儿动手能力的指导教育。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是逐步实现的,离不开家长对其日常生活的培养。因此,幼儿园想要取得更好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培养效果,就要在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对其家长实施有效辅导。

(作者单位:宾阳县黎塘镇喜洋洋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