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测评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2016-04-29鲁潇

知识文库 2016年14期

大学生群体往往对自身认知不足,很多人甚至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都不清楚,更很少对未来职业有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探索自我、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同的个体由于其职业兴趣不同,在职业选择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运用科学的人才测评技术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可能发展的方向及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目前大学生群体有一个普遍误区,一方面就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在大学毕业前、参加招聘找工作的时候有必要,其余几年时间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往往缺乏思考,而且大学生活动往往是扎堆进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常常抱团进行各种活动,但却没有真正思考做什么事情是自己喜欢的、对自已有益的,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又由于大学生接触面相对狭窄,没有过多机会接触社会、接触真正的一个职位,因此对职业普遍缺乏认知,在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时更是毫无头绪,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完善和培养的过程,因而错失较多机会。通过人才测评技术中标准化的量表与测量技术,对大学生的能力、人格及职业兴趣等进行测评得出结论,是协助大学生进行有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困境

(一)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并没有试图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即使有,也苦于缺乏科学、可靠的途径去提高认知;大学期间学习、生活、活动比较盲目,缺乏目标和计划,再加上学生群体活动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容易扎堆,很多学生是在面临毕业的时候才开始考虑认识自我、考虑专业以及职业选择的问题。

2、大学生自我认知片面

自我认知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萌发环节,许多大学生有探索自我的想法,但不能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其自我认识往往存在几种混合式的困扰:一方面对自己过于肯定,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太高;一方面又时常对自身产生怀疑,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对职业发展期望过低。这些片面的、缺乏科学性的认知会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能对职业生涯做出正确的规划。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

1、课程内容设置片面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学校的引导很重要,学校不仅仅要承担教书的任务,更应当做到“育人”的目标,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育。但很多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存在误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只设立在大四前进行,而且常常以就业指导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仅停留在就业政策宣传,教育理念不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统一,并没有真正起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指导的效果。

2、教学内容忽视整体规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忽视整体规划,很多学校没有结合学生在校不同时期的特征针对性的设置相应的规划阶段,如,应当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真正的喜好或能力专长,如有必要,还可以合理、慎重的引导学生转专业等,若仅仅在大四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课程建设不够规范,缺乏系统性。

3、缺乏技术支持

目前,各高校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学校辅导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也大多没有在社会上工作历练的实践经验,不可避免的出现理论说教、不知道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二、人才测评技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效果

(一)协助大学生更好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受环境、教育阶段及社会实践的影响,大学生自身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借助一定的工具,人才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个体更好的了解自己,指导自己的长处和兴趣所在,如,了解自己的智力、能力倾向、气质类型等。

(二)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

认识自身是大学生个体进行职业选择的切入点,进入大学时选择学习什么专业应和自己的兴趣和基本素质特点相结合,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更是需要发掘职业兴趣来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何种职业,通过人才测评技术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才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扬长避短,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增强大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

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常常是不全面的,人才测评可以为个体潜能的开发提供依据,每个人可以针对自己的潜能特征,选择性的接受适合自己的培训,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自身潜能。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人才测评技术的选择

(一)一般能力测评

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主要检测个体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认知能力。常用的测评方法有瑞文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威廉斯创造力测验等。如,在对大学生进行一般能力测验的时候选择进行瑞文测验,我们可以选择对该群体进行瑞文智力测验来测量其思维习惯、检索并处理关键信息的能力等与智力相关的关键因子。我们可对该测试量表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然后再进行对大学生的施测。该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测验结果解释相对直观简单,学生可以很容易就理解测试的结果,同时该测验测量的是大学生相对全面的能力层次,十分适合用来对该群体进行施测、引导其对自身进行客观的检视。

(二)人格特质测评

人格或称个性,必须要明确的是人格具有相对持久的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是自己与他人相区别的思维方式及行为风格,是个体内在精神心理面貌的展现。由于人格的重要性,人格测评工具为避免自陈量表的主观性与不易统一进行评价,所以多采用标准化测验的形式,常用的测评量表有“大五”人格测验、新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Y-G性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EPQ个性测验等。如Y-G性格测验,该测验测定了12种人格特质,以具有活动性和社会向性的人格特质个体来说,通常更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以具有细致性的人格特质个体来说,通常更适合从事需要细致检查的职业。不同人格适合不同职业,用人格特质测评将为大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职业兴趣测评

职业兴趣是指个体对该类职业的积极态度,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爱好广泛,对各行各业都怀有探索的欲望,有的学生只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活动有继续学习的动力;有的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持续度较高,有的人却容易产生选择上的变化。如果对某种职业有持续的探索欲望,他在职业发展中就能有较强的专注力、不容易受外界和自身心态变化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职业兴趣测验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职业的持续点,然后找出自己适合的职业种类。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量表、沙因职业锚测定等,可以辅助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就选定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最终起到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的效果。

四、结论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合理引入人才测评技术,可以对大学生一般能力能力、人格特质、职业兴趣等方面进行客观的测量,促进大学生了解自己,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然而要达到真正客观认识自己的效果,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仅仅使用几种量表是不够的,应采用多种方法、各种途径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引导、加以综合评定,方能有效。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