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及实践的探究

2016-04-29景新红

知识文库 2016年14期

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针对这样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上多下工夫,寻求改变之法。而了解战争,不是热衷于战争,更不为了挑起战争;而是了解战争中人们的得失、背后的真相、悲惨的记忆、满目的苍夷、树立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每个人都应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的观念。我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史料和讲述感染学生。

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我选取了大量国外直接的著作和记录片的素材,让学生用欧洲的眼光来审视欧洲参与的这一战争.如英国J.H.J.Andriessen的《影像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BBC的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等,这些内容有机地穿插于教学过程中,配合翔实的资料讲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站上欧洲战场,时而紧张,时而悲伤。当一幕幕战争的惨烈跃入他们眼帘的时候,也在无形中让学生产生了对战争的厌恶,让学生知道战争是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维护、崩溃与重建.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的损失。进而认识无论哪种战争,就战争本身而言都是人类的不幸。

选择不同的战争史料,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甚至是不同的结论。

所以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战争史料的价值和真伪,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战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当事人记录者的立场考察历史信息的背景.辨别真伪,更要培养学生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宏观的对待历史问题,更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可信的历史,纠正以往对历史的一些片面认识和错误了解。还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领悟历史。培养学生从相关资料的解读中进入历史情境,学会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事件并去重建古人的行为动机与意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立场的“史料”中了解真正的客观的“战争”。

二、通过分析、归纳、讨论、比较等史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真善美的感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中,我设计了“我们应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他的个人冒险行为能不能解决民族冲突问题?”的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知道使用暴力的手段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将矛盾激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强烈的爱国之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是不应该受到推崇的,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指导学生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大国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制作成时间表.比较内容及分析其对战争进程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理解二战后雅尔塔体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对战争的作用及影响。并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战争有被制止的可能性,但危险并没有消除。只要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和平力量和制约战争的力量,就能够推迟或制止新的世界战争。战争是必然要消亡的。

在历史教学中还可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收到烘托的教育效果。将战场上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通过体验、访问、探究等实践增强学生珍视今天、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需要长期学习的,不可能用一、两节课或者几节课就能培养好学生的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在把握好每次、每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入的同时,创设各种情境,激发情感体验也变得至关重要。

在课堂中,我会设置一些符合当时战争背景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历史的发展。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借鉴,避免重蹈覆辙。学生们可以作为前线的指挥官,后方的补给官,军营里的司令官,甚至当时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设想自己能为祖国贡献什么,自己会为战争带来什么?如一战法国前期被动的局面和法国军装的关联,美国人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情境,由学生自行探究其意义和影响。更让学生从战争的事例中,体会中国的传统美德。在课后,适当布置访问或拓展的任务,由学生结成小队去了解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英雄事迹、豪言壮语等,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

运用教学,还能够对学生进行继承发扬、热爱、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教育。通过对本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介绍,不但会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古代文化,而且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保护文物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当然最好的育人教育无非利用“活教材”,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形势。总而言之,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有利于学生把家乡的文明史与祖国的悠久历史紧密联系起来,把爱国之情与恋乡之情融为一体。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学科育人的教学,不断探讨如何把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得很好,更具有时代精神,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一块基石。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