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达到就业目的的重要性强
2016-04-29克俭
由于计算机应用领域所牵涉的的知识面相当的广泛,而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在这广泛的领域内做到每项操作应用都非常的熟练,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完计算机基础理论后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或二种自己认为较有发展潜力的而自己又非常喜爱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知识作深入的学习研究,使他们具备高技能技术人才的能力,为就业作好准备,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我国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10年内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微电子、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1、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
2014年,电子制造业从业人数为322.8万人,其中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技术部门人数都在5万以下,而人员大多集中在电子元器件、通信制造和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这几个部门。电子元器件业有17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业各为30多万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的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2、缺乏低端熟练技术工人
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
二、现有人才状况分析
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能力现状:同时期学生入口素质的逐年下降,现学校课程体系较陈旧,学生学无所长,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进入软件企业就业的人数很少,起点很低。学生能力的不足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并且表现在基本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优秀中职(高职)学生就业前景甚至好于本科学生,主要优势表现在一大批民营IT企业看好中职学生,中职学生工资等费用低,相对稳定,心理期望值不高,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有较好的性价比。
通过调查企业对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能力需求主要有三方面:
(1)基本素质需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吃苦、任劳任怨、虚心学习、对人有礼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2)专业技术知识: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精通一到两门最新的应用技术和程序开发软件,能较快的进入。(3)专业技术素养:学生要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理解力,通过学习快速掌握新的技术,良好的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要快,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而一些职业学校往往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忽略实践操作能力和最新技术使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校学习的许多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少学校新组建或扩充的信息技术专业,师资和实验设施跟不上教学要求,无法在短期内具备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根据企业、市场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确立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完善学习体制,与同学们一到共同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一名高技能人才。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
1、加强师资培训。一些中职学校面临专业师资不足,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不够强的问题,不断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在专业师资培训上,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脱产与非脱产相结合、面授与远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立体式培训机制。
2、鼓励教师根据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编写出易学易懂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教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将得到提高。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这样的考试,促使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让教师投身社会实践。通过网络了解、实地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适应就业需要。多让教师参加职业实践,增加职业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教师有了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以便调整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
在设施设备建设上,学校应舍得花钱,确保教学需要。对旧设备的关键部件只作适当更换,而又花钱不多就可升级的,就要尽快升级,使其充分利用起来。教务处要调配好课程,让计算机设备不空闲,满足学生实作实训的需求。
三、狠抓教学改革,让教学活动适应就业需要
1、灵活开设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中职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开设要有针对性,使学生的所学能达到劳动岗位的要求。在课程开设上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关系,强化技能训练。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有机结合,根据就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训练,煅造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实际应用上,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以便提高学生市场竞争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计算机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观念,能让学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与时俱进。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要让学生的学习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精神风貌和专业技能水平,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为其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和增强思想动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