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
2016-04-29吴凯
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容乐观,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两个方面为突破口,就有效调动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细致总结。
数学是初中学生的必修学习科目,在学生的系统学习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及作用。可是,笔者在实践调查中却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十分高涨,致使其实际数学学习效果并不甚理想。以下,笔者将以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为切入点,尝试就有效调动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以自主探究性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调动。
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农村范围内普遍缺少良好的积极学习氛围。在此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大多只是被动的从教师处接受数学知识,即对教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并不具备高涨的积极、主动学习兴趣及热情,实现自身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更是成为了一纸空谈。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尝试摒弃以往死板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固定教学模式,改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质的数学学习活动。如此,既能实现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同时,还能以此为载体,切实调动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迸发与调动,可谓切实存在着一举双得的良好效果。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如,在教学“图形的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了如下操作性质较强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首先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裁剪出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众多平面图形,随后便要求他们对上述平面图形进行多种形式的重叠,并观察其进行重叠后的共同点。此种自主探究性质的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兴趣及积极性,他们纷纷踊跃且主动地投入到了小组折叠活动之中。课堂学习气氛融洽而愉悦。通过小组自主叠一叠、折一折的活动,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上述平面图形的一个共同点:将图形沿着中间进行对折后,其中间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实现完全的重合。
虽然,学生们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精确意义上的轴对称图形定义,但其最起码其凭借自身的自主探究活动实现了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轴对称图形定义的学习活动便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这表明了开展自主探究性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调动,更有利于其实际课堂学习效率及质量的切实优化与提升,存在着良好的课堂反响。
二、以分层次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调动。
农村初中学生受到家庭环境、个人学习经历、学习情感态度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制约及影响,形成了不同程度、略有差异的数学学习基础。这是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突出现象之一。教师若是忽视学生学习基础上的差异,一味的采取简单、划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得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产生“吃不饱”的感觉,同时,还使得数学学习基础不甚理想的学生产生“吃不了”的感觉,长期以往,此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便将致使具备不同数学基础的农村初中学生都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科目的浓厚兴趣与强烈学习积极性。
考虑到此,笔者在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特意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模式,即根据班上所教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基础,采取有差异、有区别的数学教学策略。实践表明,“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调动、维持班上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及意义。
如,针对“数据与统计图表”这一章节,笔者就结合实际情况将班上的学生大致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学生群体,并为每个学生群体的学生制定了符合其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
A层次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数学学习需求较低;
B层次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一般,理解能力一般,数学学习需求一般;
C层次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扎实,理解能力良好,有着较高的数学学习需求。
“数据与统计图表”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A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能区分教材上各种统计图,能明白其各自的优势,能利用各种统计图解决教材上的一些基础性练习题目;
B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能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选择哪一种统计图最便捷、最能达成预期的表现效果;能利用各种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C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能利用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较难的练习题目;能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展开一些综合、实践性质的调查活动,并将调查结果以最恰当的统计图形式表现出来,能从中得出一定有价值的信息。
如此一来,针对班上具备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便制定了不同难度、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其优势之一在于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优势之二在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契合自身学习基础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有针对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这有利于消除其对于“数据与统计图表”这一章知识的畏难情绪,而这很显然都为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与维持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充分证明了以分层次的学习活动促进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与调动的切实可实施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意识、有策略的引导与调动。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调动其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如此才能保证其实际数学学习效率及质量的显著提升与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