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班幼儿在早操活动中“动”起来
2016-04-29唐玲艳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中,每天都有一项需要全体教师、孩子们共同参与的活动——早操,幼儿园早操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加运动量,加强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文章通过对幼儿园早操的创编进行细致研究,针对早操实际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更好地保证幼儿园早操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因为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需要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来促进骨骼的生长,而幼儿园早操作为幼儿的日常活动,可以有效地保证孩子的运动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早操在锻炼孩子身体的同时,帮助孩子们缓解情绪,以愉悦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促使祖国的小花朵每天都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然而在幼儿园的早操活动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小、中、大班的早操创编进行研究,更好地提高幼儿园早操质量。
一、当前早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任务”意识强
早操已经成为幼儿园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作为幼儿教师也严格的要求孩子们按照标准的动作进行活动。通常教师都把幼儿园的早操看成一项每天的固定任务一样,完全意识不到早操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意义,最后导致幼儿园早操的任务性过重,幼儿对每天的早操只是应付了事,并没有带着快乐的心情参加早操。
2.早操编排“老套”且“舞蹈化”
幼儿园的早操往往在创编的动作上相对比较死板,无法表现出孩子们的活力,只是在胳膊、腿上多加一些动作,早操的表现形式也特别单调,致使一些孩子对早操根本不感兴趣,再加上早操的有些动作不适合男孩子,例如扭屁股的动作,最后导致幼儿园早操偏于女孩子,且舞蹈化,这不仅不会让男孩子喜欢上早操,反而使早操的实际意义所剩无几,影响到幼儿园出早操的质量。
在幼儿园的早操中,孩子们的队形也比较单一,大多是两列纵队,缺少美感的同时,也无法调动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促使每天的幼儿园早操只是一种形式,起不到增强孩子运动能力的意义。
3.早操缺少运动量
在幼儿园的早操活动中,园长通常只注重早操的出勤率,却忽视了早操质量的重要性,幼儿在做操时往往不认真,动作也没有做到位,再加上幼儿教师也没有正确树立早操的意识,最后导致幼儿在早操的运动中并没有增加运动量,没有起到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的效果,这将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很容易受到病菌感染,从而诱发感冒。
4.在道具利用上缺乏创新,不讨“巧”
幼儿园的早操中,对手上道具的利用非常少,通常只是简单的做肢体上的动作,极少数的时候可能有小道具,例如小彩旗,但是在道具的利用上缺乏创新,无法带动起孩子们对早操的热情。早操中的道具,可以是幼儿教师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带着自己亲手做的道具,促使孩子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早操活动中去。
二、四个体现科学创编早操
1.创编早操活动的器械选择要体现“巧”和“活”
首先,创编早操器械选择要体现“巧”,主要指要根据器械的特点,巧妙利用,充分发挥器械的功能。其次,器械运用要贯穿整个操节,体现“活”,主要指要充分运用器械,使之能贯穿操节始终,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得到锻炼。
2.创编早操活动的动作编排体现“趣”和“乐”
创编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充分发掘幼儿感兴趣的,加入早操中,从而带动幼儿的积极参与。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他们最能体会到“快乐”。因此我们在早操的环节中融入游戏成分,体验快乐的情绪。
3.创编早操活动的运动量上体现“强度”和“密度”
幼儿园早操过强、过弱的活动量不但达不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相反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损害。因此,把握好早操的活动量就十分重要。早操活动量的安排应贯彻由小到中、再由中到小的运动规律。
4.创编早操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体现“合作”和“意志”
这里所指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意志力培养。这些主要体现在体能训练的环节中。因为体能训练中有队形的变化,有幼儿之间的互动,都需要合作。
三、在幼儿园早操编排中有关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注意好队形的变化
在做早操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通常起到指挥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好队形的变化,保证幼儿做早操的质量。
2.早操的动作数量要适当
因为早操讲究的是整体效果,动作并非越多越好,因此如果动作的有机重复处理得当,能使动作上有整体统一的美感,幼儿也容易学会。
3.幼儿的站位安排应考虑个体的能力差异
在早操的站位上,动作标准的小朋友应该安排在前面,动作不熟悉的小朋友应该安排在中间,大家一起努力,不断提高幼儿园早操质量。早操的正确创编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能力。
(作者单位:宾阳县宾州镇顾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