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2016-04-29沈晓蛟
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能让自身的教学规律化,一举多得。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系统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系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将所教的第三学段(5—6年级)部分抄在备课本的第一页,每次备课前重新阅读一遍,做到有的放矢,对教学范围不缩小不超越,对教学难度不降低不拔高。如课标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中就通过关键词理解句意体会情感。“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有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得平静而慈祥的脸。”从“没有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二、深度挖掘文本教材。首先把握整体结构。拿到一本语文书,先看目录,分析每组课文的主题,看教师教学用书“说明”部分,从总体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性质、内容、编排意图、训练线索和体例等,把整册课文的重点和教学方向把握好。接着分析单元结构,先分析单元教学任务,掌握单元教学重点、单元类型、任务及其教学目标,把各板块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出单篇教材各自的主要特点,并揣摩编者将此单元内各文章编在一起的意图。
三、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即生字词、背景、文学常识、主要内容、课后题,能力目标即写法、学法及其运用,情感目标即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
2、重点难点的确定要精。一是重点突出,所谓重点,就是贯全局、带全面的知识点。教材的重点就是指处于教材核心和关键地位的内容,就是对以后学习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或有广泛应用的内容,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较高智力价值的内容。比如一篇文章的写法和学法对以后有帮助,这就应该是重点。二是难点突破,难点是学生不易接受的知识,不易掌握的方法。突破难点,就是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难点处理不好,会引起学生畏难情绪,降低积极性。至于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划分要根据具体学情来确定。
四、灵活掌控教学过程。
1、教法和学法要配套。我认为教法与学法是统一的整体,不可以单独去分析研究和选用,要根据课堂的特殊性和不预知性,教法和学法要配套使用,在此略举几套笔者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一是激趣法—兴趣法,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方可开课;二是朗读法—朗读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三是问答法—讨论法,也称谈话法。语文课堂是一个对话过程,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和师生生本(老师、学生、生活、文本)对话;四是导演法—表演法,有人说教师是天生的演员,我认为教师是后天的导演,一堂课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只有老师引导好了,学生才能“表演”得淋漓尽致;五是点拨法,我称之为“‘例证——概念——例证’法”,这是心理学中的“例证——概念”法和哲学中的“归纳”和“演绎”的二合一产物,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于老师的点拨,比如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学到了“通过两三件事情来写人物”的写作手法,紧接着去学习相似的文章或者用于课堂小练习,有点类似于数学的例题教学,但无形地使语文的教学简单化而不失规律,理性化而不失语文感。
2、教学环节要灵活。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制定的,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且二者相辅相成,不同的教学环节应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应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演、练”等几方面能力去设计考虑,比如要完成生字词的目标,可以设计记忆比赛环节,也可以采用简单的造字法进行讲解,也可以采用连词成句大比拼的环节,环节的选取目的就是快速高效地达到目的。
3、课堂评价很关键。教学评价,作为检测、判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对教师正确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个人认为,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口头陈述和回答问题比较实用。
4、导入和小结要实用。根据文本类型、目标、环节设计和方法的选择进行不同的导语设计,要么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要么给学生一个疑问,只要引导并进入课堂就是成功的导入。小结不用去做所谓的抒情的优美强调,主要是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听写、默写、选择性填空、复述课文、复述讲课步骤。
5、板书设计要实用。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难点,板书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有助于训练目标的完成,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提高课堂效果。
6、作业布置必不可少。以说和想为主,结合目标,对应完成并巩固,适当拓展阅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于课上余音绕梁,于课下回味无穷,高效课堂也需课外功夫。
7、教学反思极为重要。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课后的自己可以“跳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来审视自己的课,就会有新的发现。所以,每节课都要撰写教学反思,分别列优势和不足各不低于五条。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也是努力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点尝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去寻求规律,二者相结合,才能有高效的新型的课堂。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尹吉甫镇尹吉甫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