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

2016-04-29刘清环

知识文库 2016年14期

新课改的大范围推行,使得众多教育新名词层出不穷。这其中,“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实现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苦苦的探索,现将个人粗浅认识与见解总结、归纳如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预期中的良好教育效果,从所在学校、所教学生以及当地等主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而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突出的优势在于能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技能的的提升、能促进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能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实践策略。

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创造性地灵活利用。

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真正主体,因此,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对学生这一主体所具备的主观实际情况进行最大程度的科学分析,力求做到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灵活地组织、筹划与安排。正因为如此,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改编(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依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就显得格外有必要了。

例如,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对高中化学学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门需要高考的学习科目”这一简单层面,并未认识到高中化学与各自现实生活实际存在的紧密联系。很显然,这并不利于其高中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更好达成。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就会适当摒弃教材已安排好的教学活动,改为结合所教高中学生的已有社会生活经历及认知情况组织具体的化学教学活动。如,在教学“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节知识时,涉及到维生素C易溶于水、易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而被破坏这一物理、化学性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理解程度,笔者特意将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烹饪习惯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

新买的蔬菜要切好之后再洗,这样比较容易洗干净;

在炒菜时放大量的碱面,这样的话蔬菜可尽快被炒熟;

将新买的蔬菜洗好之后再切;

炒菜时间不要过长,只要确保蔬菜熟了即可;

随后,便要求学生指出上述烹饪方式中哪种方式能有效减少新鲜素材中维生素C的流失,哪种方式则不能减少新鲜素材中维生素C的流失。

如此一来,就使得学生形成了“现实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这一端正学习态度,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在依据所教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切实取得了预期中高中化学教育的理想效果。

⒉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实现高中化学同其他科目的跨学科结合。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特色,这是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对此,从各自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本校具有明显特征的学科教学资源就成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此,笔者在自身实践活动中将课程整合(高中化学同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当做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突破方向之一。如,碳60又被称为足球碳,很多学生对其仅仅只是进行“照抄照搬”的记忆,并不十分清楚其被称作足球碳的真正原因。想到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创建“足球特色”学校,学生已经具备了深厚的足球认知基础,上校本课时笔者特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足球以及碳60的立体构造图充分呈现给了学生,具体如下所示:

C60 足球

如此这般,借助所在学校深厚的足球文化特色背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合力支撑,学生们便能对C60被称为足球碳的原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很显然,此种结合学校教育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程度、提高了其化学学习质量。

⒊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仅仅对学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包括广义上一切可利用到的社会资源,鉴于此,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便成为了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便是校本课程开发里的课程扩展类型。笔者所在的清远市素有“中国温泉之乡”之美称,含有丰富的温泉资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特意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新颖别致的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温泉水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指出其所含具体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并将实践调查结果以文字报告的形式充分记录下来。此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践调查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除了使得学生们能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的高中化学知识、此外,更是促进了其家乡自豪感的形成与建立,很好地达成了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预期良好目的。

三、总结。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是迎合新课改历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可切实为高中化学教育事业注入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新鲜活力。对此,我们高中化学一线教师有必要且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运用到校本课程开发之中,如此,才能在推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取得进步的同时,真正推动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源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