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资源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29刘飞刘明海
就当前的图书出版大趋势来总结,过去的“文字阅读”正在被“图像文化”削弱,而图画书作为一种时尚而独特的图书资源,正给教学带来新变革。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动态性、生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特别在实施建议部分, 要求重视各类图书、影音资料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因此,许多专家看法一致:绘本在学生的认知发展、生活态度、人格成长、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教育效果。
一、绘本的特殊表达及德育价值
(一)从绘本思维方式层面看
“绘本”一词是对图画的一种概念表达。其表现方法更加丰富,使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主题内容,在脑中形成清晰可见的艺术画面感,并使表达更加鲜活。对初中生来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研究发现,青少年阅读带有图文并茂的书籍能更够促感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其社会化、创造力、逻辑力及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对德育来讲,这种情感,和思维视角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二)从绘本的内容表达层面看
图画是借助于线条、形状、颜色、媒体介质等不同的视觉元素,并经过优化重建,相互组合等特殊的处理技巧来完成意义表达的。此外,图画在叙事中时间主线,以及所占篇幅的比例和整体构图也都具有情感意义。这些结构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比如说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本图画《爱心树》,讲述了一个无私奉献,有求必应的苹果树,跟一个自私贪婪的小男孩的感人故事。大树倾其所有给予男孩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而大树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报答。这是一个则发人深省、令人动容的寓言.
(三)从绘本作用方式层面看
通过一定理论来论述,思想品德教材可视为学生理解美的媒介。价值观引导和审美塑造相结合,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生活体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明显具有形象性和不稳性,他们的情感易受感染,受外部环境影响甚大,并不具备理性思维能力。根据中学生这个特殊阶段的情况,绘本是一个很棒的媒介,突破情感阻碍,对提高中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培养中学生的思辨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绘本在品德教学运用
依据绘本开展品德教学是一个需要细心选择、全面分析和精心设计的过程,它涉及到目标确立、内容选用、以及有效设计活动环节等多方面。
(一)目标确立:解决教学重难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借助绘本资源,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有效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作用。以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做情绪的主人》一课为案例,本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多样的情绪状态,并且合理地对待和表达情绪,掌握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处在初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情绪起伏较大,情绪的变化,较因一些小事而引起。因此,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们调控情绪。在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善于调节自己起起伏伏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可选择《野兽出没的地方》这一绘本资源,来解决教学难点,并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做情绪的主人》一课难点是,有效引导学生控制自己丰富多变的情绪。而《野兽出没的地方》,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情景,将孩子们内心的情绪体验独特的再现——因为小男孩受到妈妈的责骂心情低落,小小画面重点刻画小男孩的房间,由此而感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压抑。伴随着小男孩脑海中幻想画面一点点的拉开,从一页变成多页,孩子的心情也渐渐地得到释放和缓解。因此,对教师来讲,有效运用绘本能够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心中的郁结,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二)内容选用:选择德育契合点
面对众多的绘资源,选择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绘本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一方面,思想品德课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绘本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要与教学主题相契合;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已经走进生命青春期,认知结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已有显著发展,为避免学生产生幼稚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绘本选择就要注意故事的叙述形式和思想内涵的表达方式。绘本故事情节无奇,思想内涵表达过于肤浅,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但富有寓意、思想表达含蓄的绘本,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策略:优化重组或独立
1、绘本作为活动主线,成为教学中心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特殊的需要,绘本内容不再是辅助,而是作为教学活动主线,构成重要教学环节,并与其他环节互相衔接,层层推进,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以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生命因独特而绚丽》一课为案例,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并能悦纳自己的缺点,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借助绘本资源《我自己的颜色》,引导学生不要拿自己缺点去跟人家优点比较。
2、绘本作为辅助,单独设计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中的需要,可将绘本作为活动素材,与教学实践相配合。同时也可以把绘本视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独立展开教学实践。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中的《难报三春晖》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体会父母的艰辛。在完成上述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借助绘本《孟母三迁》,来丰富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