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情考情之上 重整复习模式

2016-04-29花晶晶

知识文库 2016年14期

在现行历史高考中,近代中国政治部分尤其民主革命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因其涉及内容多、理解力要求较高,一直是学生们花多时间而得分不高的部分,他们困惑自己在基础掌握和考试能力要求上的落差。和在一节校内活动课上,本人结合学情和考情,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复习课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一、复习立意

考试说明中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要求是“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简洁明了。仔细进行明细统计近年高考在本课的主要考查点,考查形式上江苏高考在本课均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 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梳理下来,按密集程度考查主要涉及:条约条款的深层认知、不同角度看鸦片战争以及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三方面。

二、基于学情,理基础,建构框架

两次鸦片战争内容纷繁,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基础梳理时依托填空式提纲,简洁明了,还能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角度,可以布置在课堂前置性学习中。在学生个人自主梳理完成填写之上,再结合两幅地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加强感性认识。组织学生讨论,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性质、经过、结果方面“找同寻异”,一起合作体验发展变化中的异同点。再完成表格,即14个小题,提问则可广泛进行。

分类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1

战争性质相同2

扩大战争经过侵略力量壮大34

侵略时间增长56

侵略范围扩大78

战争危害和影响割地与通商口岸910

主权被破坏1112

社会性质影响1314

在表格之上,参考角度,可以利用简答形式进行总结,即“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发展学科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基于考情,细探究,提升认知

历史考试命题“从考查历史知识的广度向考查历史知识的深度转变”、“从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再对照近几年高考此部分考查明细情况,确定本课主要探究三个问题:鸦片战争爆发必然性;多角度看鸦片战争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条约条款。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蒋廷黻说“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2012年上海单科卷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体现了考纲要求中对学生学会“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可用来帮助学生了解这类论述题的解题模板。但是对于刚刚起步复习而言,循序渐进更重要。所以采取模式是:结合图片辨识、逐层渗透角度,再练习按照思维结构、结合史论表述成文。

多角度看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对中国社会影响不大,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多方面开始发生变化,这也是考虑将两次战争影响合并复习主要原因,便于宏观把握时代整体特征。

两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条约条款。对于条约条款的正确认识,是近年来高频考点,是对 “深度”考查。不仅有涉及内容的认知,更有近代以来外交理念的变化。例如2014年江苏高考第5题,就非常典型。

那么如何去复习呢?传统而言,一般是梳理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列强破坏了中国一系列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权等。这个任务在第一部分“理基础,建构框架”复习时,通过建构的表格已经解决,不过这是远远不够的。有两个问题必须细化:首先,当时的人们,包括统治者和民众,是如何认识这些条款的,他们认为那些危害大;然后是我们,现代人,又是为什么认定这些条款危害的。

课堂选用“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五口之中,他们又以福州为最重要,上海则是中英双方所不重视的。······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的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争执。” “清廷对于北京驻使及及长江开通商口岸始终不甘心,总要想法挽回,······只要英法放弃北京驻使,长江开通商口岸,清廷愿意以后全不收海关税。”从中清晰可见时人态度、近代外交观念的落后。那么如何我们正确认识这些条约条款,必须补充文字史料,进行全面认识。如关于“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例外或侵犯。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治外法权”就明了了。

所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两次鸦片战争的复习是立足具体考情、学情之上的设计,力争广泛巩固基础、拓展提升认识,能力兼顾,不尽全面,其他各课的复习要因事而变。

(作者单位:1安徽师范大学2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