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中应用初探
2016-04-29熊昌定
“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可以提高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学、做”一体化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实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培养从事烹饪教育、厨政管理、营养指导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实践性和动手性非常强。我们培养学生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本科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岗位需求,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中提出的“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课题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起点,探讨“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中的应用。
1.“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求
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在调整升级,尤其是在沿海地区,作为与世界产业竞争的主力军,更加需要多技能型的人才,需要能够到岗即用的实用型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课程是教师讲解、讲授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中听讲解,课后练习与复习。技能课程仍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自己不善于思考,不去发现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使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2.1课程体系的设立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依据“工学结合”原则,按照餐饮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对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出在中西餐厨房等岗位上主要的工作任务。我们以职业核心技能所对应的知识点按照“条块结合”的网络模式,构建 “餐饮质量管理控制技术”、 “餐饮检验技术”、“地方风味菜肴加工技术”、 “餐饮职业基础素养”、“专业综合实践”五大学习领域。将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融合到一个互相渗透与交融的学习领域中,强化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贯通,更有利于教学实施中“学”、“做”、“用”的有机结合。
2.1.2核心课程在“学、做”模式下的运行
根据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所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情况,我们结合项目化教学的特点,确定“学做一体,双能导向”的人才培养内容。并按行业运营过程引导进入学习环节,如食品加工课程,我们与食品加工企业人员一道,归纳食品加工岗位的工作内容,分析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将传统的《食品加工》课程内容进行梳理,选择食品工艺研发“基本技能/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载体,以项目来构建《食品研发工艺》课程。
2.1.2实训课程在“学、做”模式下的运行
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我们改变了教师示范、操作、讲解的传统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实践、总结。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一改过去以理论为中心,变为以操作技能培养为重心,按照烹饪营养检验的工作流程进行任务分解,把理论教学融合在每项任务之中,合理确定每项检验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项目课程不同教学单元的内容与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1.实训技能训练——模拟与竞争教学法
本课程在单项技能训练中,由学生自主竞争考官职位,现场练习后,报名参加考官资格竞争,由教师考核。通过考核担任考官的学生在分数上给予奖励。选拔出来的学生,可考核其他学生的单项操作。
2.技能培训规范化——四步教学法
本课程是实践型职业技术课程,学生食品化学检验技能基本功、动作规范标准、操作熟练程度等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将过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观察、验证的实验项目,改变为以单项技能培训的实训项目,将实验的结果目标转变为过程目标。采用行动导向的“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总结练习”四步教学法。
3.分项技能单独完成与检验项目分组实训结合——项目教学法
课程以化学检验技术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项目要求指导学生食品化学检验的方案程序设计。根据食品安全标准确定检验项目,选择相应的国标检验方法,制定详细的抽样、检验方案,学会被测样品的处理方法。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完成操作的各个环节,得出检验结论,编写检验报告。
3. 总结
“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大大提升了本专业教学质量。首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做”一体化强调了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实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主动性大幅增强。其次,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由“满堂灌”转变到自己去找资料,自己去准备材料,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可以加强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各个成员间协同合作,共同去完成任务,相互之间需要交流与讨论,自然也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