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2016-04-29邢丽娟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本文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对高中化学课程《糖类》进行了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以及化学必修2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因此应注意知识的联系。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葡萄糖与果糖,第二部分蔗糖与麦芽糖,第三部分淀粉和纤维素,期间穿插了一些探究实验,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也为后续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糖类》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含氧衍生物,知道官能团决定着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并对有机化学中的羟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主要含有羟基和醛基(羰基)的有机化合物——糖。学习它,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烃的含氧衍生物的进一步认识,而且更能理解它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本节课学生要知道糖类的组成元素、糖类的分类、常见单糖的结构,重点要理解葡萄糖中所含有的官能团以及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3教学对象分析
3.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3.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4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引入葡萄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探究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总结出葡萄糖的化学性质。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讨论、自己总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协助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总之,希望学生可以在参与中内化知识,提升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5教学目标
5.1知识与技能
5.1.1了解糖类的简单分类,掌握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5.1.2依据结构决定特点,理解葡萄糖的典型化学性质。
5.1.3能够区分葡萄糖的果糖的结构特点。
5.2过程与方法
5.2.1通过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推测和实验论证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5.2.2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有机知识、科学事实和实验对猜测进行验证。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3.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求真求实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爱护大自然。
5.3.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教学重难点
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7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猜测、合作探究、实验验证
8教学过程设计
9 教学后记
高效课堂重在“高效”二字,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深层次改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让课堂焕发出思考的魅力。总之,高效课堂不仅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师工作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和思考“高效课堂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