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提高第三学段课外阅读能力
2016-04-29陈建月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阅读方法不对;二是阅读兴趣不强;三是阅读内容狭窄。针对以上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方面策略:
一、怎么读——掌握方法,运用模式
(一)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就是对阅读材料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深思熟虑地进行阅读的方法。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指的是“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
2、略读法和浏览法。略读即速读,指对阅读材料,快速的观其概貌,粗知大意;浏览即选读,指的是在阅读中通过快速的浏览,有选择地阅读相关篇目或部分,以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摘录批注法。这是小学阶段贯穿始终的好的读书习惯,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进行标记,作注释,写评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摘录批注,培养读思结合、及时积累的好习惯。
(二)运用不同的阅读模式
1、美文美读。首先是将美文作为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指导学生动情地读、反复的读,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其次,将美文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带领学生徜徉在优美语言之中,通过朗读、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再者,美文在美读的过程中还能够感悟其更多的“美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结的设计安排、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2、小说悟读。小学课本中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小说作品,其中包括我国现当代小说、古代小说和外国小说。由于小说篇幅一般较长,内容较深,人物性格也较为复杂,往往也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对于小说的阅读,要把握人物形象,明晰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写法。
3、古文诵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古诗词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尤其注意通过把握关键词句提挈全篇,把握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古诗词阅读时要淡化理解,那种片面强调理解无异于拔苗助长,增加孩子负担,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加深,孩子的理解也会不断加深。
4、说明性和论说文明读。这两类文章,以严密的逻辑,准确的表述为其特点,一般文章脉络清晰,指导学生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脉络,读懂内容、把握说明方法即可。
二、读什么——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
(一)尊重儿童兴趣,提倡自主阅读、经典阅读
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课外阅读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会兼顾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表达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在阅读活动中,要尊重儿童的阅读兴趣,提倡自主阅读,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向小学高年级学生推荐少年文学,其中一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则可尝试阅读经典的长篇作品。
(二)借助课内资料,促进课外延伸,有效阅读
课内课外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通过有效组织学生的课内学习,必将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课文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扩读。
(三)展示阅读示范、引领同伴互读,拓展阅读
如果教师有一个坚持阅读的习惯,在课堂上向学生推介,或者是课堂教学中连珠妙语,无不令学生佩服而心向往之。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同伴阅读推荐、讲评活动,一些优秀的读物也能够在班级中得到推广,这些方法都能够促进学生阅读的拓展。
三、怎样读——兴趣为中心,活动为支点,评价为保障
(一)营造书香环境,培养阅读兴趣
1、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书香教室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积极高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样,良好的阅读氛围也能激发孩子积极的阅读兴趣。
2、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许多语文老师都发动同学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带到学校充实了班级图书角,但是,很多图书到了图书角后往往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作为教育者要想办法让班级的图书角“活”起来。
(二)活动有效跟进,激发阅读兴趣
有规律的阅读活动更加有助于孩子养成稳定的、积极的阅读习惯,而经常更新的阅读活动主题则能够时时引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本人就立足于班级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阅读活动。并把每周五下午固定为班级读书课。有时读书课,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书汇报或者是图书推荐活动。有的读书课也可以安排学生针对前期的大家共读一本书活动,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
(三)借助有效评价,激励阅读兴趣。
1、肯定乐读,形成风气
课外阅读和课内教学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利用一切课内外机会表扬阅读做得好的孩子。
2、鼓励先进,培优带差。
教师要充分利用前文详述过的激励评价手段,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读书交流、阅读展示、评比等活动进行中的评价,鼓励在课外阅读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这样,这些学生会继续努力,不断向前,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进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通过培优带差,努力在班集体中营造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其乐融融的读书氛围。
我想,我们要做到让农村高年级儿童真正地进行快乐地阅读,我们就必须要理解他们,深入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被理解和寻找快乐!在儿童的阅读中,我们要拒绝成人的眼光,拒绝功利的阅读目的。一个孩子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