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数学的课堂讨论
2016-04-29曹爱萍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的学校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课堂讨论比教师讲授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课堂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讲,学生被动的接受,然后练习巩固,老师开始处于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互相合作,主动参与,在探索中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教学中,课堂讨论的突出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增强主体意识,增加学习兴趣;在课堂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相互研讨过程中,学生能积极独立的思考,学生通过参与而获取知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要有意义的多。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积极参与能感染其他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堂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在讨论进程中势必自己去分析、推理、猜想,学生间为了自己表达观点的正确也会积极的去辩论,为了反驳别人也会多方面的去收集材料,假设、举例等等,在不断地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对课堂讨论的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首先老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尽可能的做的心中有数,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即重点、难点或可通过典型题目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讨论:“对角线相等的矩形是全等矩形”,引导学生用两支等长的笔去摆,不断变化角度,很快学生会明白这个结论不正确,再让学生思考这个结论对其他图形是否成立,通过这样讨论,学生对各种图形对角线的认识很快清晰起来。其次选择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时候,选用“一个正方形桌面,切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让学生讨论,最后我们让学生上黑板画图验证、分类讨论,学生就能印象深刻,发出考虑问题要全面的感慨。
三、教师应控制课堂讨论节奏、层次、时间
首先,课堂讨论应该热烈活泼、张弛有度、松而有序,讨论中要求学生情绪激昂,讨论后老师总结时需要学生沉稳冷静。其次,对于反应快的学生应要求他们向更深更远处想;反应慢的学生应多鼓励和耐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把他们组织在一起,老师引导着他们去思考讨论,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一点一滴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让他们产生懒惰的思想。第三,数学课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学生讨论有助于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做题得心应手,那么讨论的时间应长一些,如果学生对一个问题很快达成共识,那么就应该及时结束讨论,进行下一个环节教学,不能让课堂讨论变成闲聊,从而使课堂讨论走了形、变了味。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适宜讨论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只是听众和观众。新课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愉快、轻松、适宜讨论的氛围,组织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学生多问题不自信时,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学生观点新颖独道时要及时表扬;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援助。在课堂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被批评,对于学生不成熟的甚至错误的观点,教师应肯定其积极参与的精神,同时以亲切中肯的态度更正其观点。在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讨,最终达到用学生的口,说出老师心中想要的结论。
(作者单位:镇江市润州区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