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心”换“真心”,以“真诚”换“真诚”
2016-04-29沈波涛
近几年来,常听同事们抱怨:当班主任真的没意思,班主任太难当了,辛苦付出被人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笔者也有过这样的感受,不过静下心来思考,却常会发觉是自己付出还不够的缘故。所以我觉得当好班主任重在以“真心”换“真心”,以“真诚”换“真诚”,那么何来“没意思”一说呢?
首先,觉得难当班主任的同事们可能内心深处对班主任工作就有些抱怨,故而只把“班主任”当作一份必须完成的工作,一份任务,而不是一份乐趣。自然,任务完成就会有好有坏,工作效率就会时高时低,而关键的是我们这份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群有思维有个性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并且被这个社会深深熏陶的人,班主任的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直接与这些学生的个人情感好恶相联系,想要一厢情愿的评价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完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更何况这个班主任本身就不怎么喜欢这疯子,有时出属于赶鸭子上架呢?既如此,没有“真心”的付出,何谈“真心”的收获?班主任难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二:笔者曾在一个班级中做过一份问卷调查(这份问卷不用留名,不用记录,故而学生们能够爽快的回答),该班的语文、数学、外语几个主要学科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不是班主任的科目---数学,而是语文。而恰恰是这个数学老师是班主任,他在这个班级受欢迎的人数仅有7人(这个班有接近50位同学)。一位班主任,自己任教的科目受欢迎的程度竟然是如此之低,自然可以想见他的数学教学成绩为什么逐年下滑了。而什么原因导致他如此不收欢迎呢?学生们对她的评论是:就觉得这个老师太假了。虽然这份调查仅仅是一份口头调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部分现实:那就是学生们无法感受到班主任老师那颗对他们真心付出的心,无法感受到班主任是“真诚”“真心”爱他们的,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班主任为了要完成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已。也难怪这位班主任经常抱怨:这些学生太难教了,越来越糟糕。其实凭心而论,他在教学上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小组竞赛、分小组学习,课堂上经常反复讲解重要的知识点......然而他的付出换来什么呢?他的课堂上公然有学生与他对抗,有学生做其他学科作业......这些难道不是一个班主任老师的悲哀吗?一切都源于他没有让学生们看到他对学生付出的“真心”!
那么,说到此,有同事会问了,你不断的在说“真心”、“真诚”,那么,什么是“真心”、“真诚”?我每天天不亮就到了学校,守着他们做卫生,监督他们做早操,这些不是“真心”,不是“真诚”?我看到他们不学习,找过来批评教育,希望他们个个成绩好,将来能上个好的学校,对他们还不够“真心”?付出的还不够“真诚”?
笔者首先肯定这些班主任的这种为学生辛苦付出的行为,我们为学生的辛苦付出当然会被我们自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真心”的,是“真诚”的。可是,我想问问老师们,当我们的学生在做清洁卫生的时候,您在做什么呢?在一边趾高气昂的指点江山?还是循循善诱甚至是亲身示范?当学生在做早操时,您是在一边大声呵斥:某某,又不认真跑,下来罚跑5圈还是走到他身边轻言细语:某某,怎么啦,是身体哪个地方不舒服吗?当学生不思上进,厌恶学习时,您是把他找到办公室当中训斥:知道你爸妈挣钱的辛苦吗?不想读书就早点去挣钱还给他们?还是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和他娓娓谈心呢?甚至于遇到当众顶撞您的学生,您是恼羞成怒,还是心平气和呢?......其实,很多时候您的选择您的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的嘴上不说,可他们的心却是明亮的。那杆是非公平的称,谁会说他们拿不稳呢?您要求学生衣着简朴,不能太妖娆,可是您自己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是指甲油几天一换;您要求学生要勤奋,可是您自己每天在学校里睡懒觉,学生有事情要找您请个假到处找您都找不到,因为您的寝室门紧闭,学生不敢敲您的门。节日来临,每个班级要准备活动,您把任务布置给文艺委员后,就再也不过问一下,您说,能让学生感受到您的那颗“真心”吗?您对学生付出的是“真诚”吗?
何为“真心”?何为“真诚”?其实很简单,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言之有信,言之有理,在学生困难的时候能为他着想,在学生痛苦的时候帮他减轻痛苦,当他们迷惘的时候为他们指明方向,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多想想他们的喜怒哀乐。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和他们游戏,真正的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陪他们一起欢笑,一起痛苦,和他们一起成长。时间长了,您就会发现,他们已经成了您不可分割的家人,您的“真心”、您的“真诚”此时还用述说吗?
结论是:班主任工作其实并不难当,关键在于您要让学生从心里面感受到您的那颗“真心”,明白您所付出的是“真诚”!
(作者单位:四川省洪雅县三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