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探讨
2016-04-29屈晟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扩大教育开放已逐渐成为很多高校重要的战略举措。因此,在扩大教育开放的视角之下, 不仅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要清楚地意识到此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与影响。由此可见,各大高校应加快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掌握好思政教育工作规律,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完善以教学课堂为主导的思政教育阵地,建立以学生公寓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同时也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逐渐登上国际舞台。
一、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构成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下,高校既要学习并借鉴优质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不断地促进思政教育者和现代大学生更新观念,同时又要确保思政教育实现的物质基础,为高校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的平台。
1.有助于增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7月出台了《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且该文件明确指出:要始终坚持以全面开放来促进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教育教学合作,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程度,学习并借鉴优质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持续提升国际教育领导地位、竞争力及影响力。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既要把握好国际合作的契机,又要及时创新教育方式与手段,进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新发展。
2.有助于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
在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下,高校教育要吸引国际知名学校、教育机构以及企业,开展中外合作教育项目,鼓励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有计划地引进更多世界级别的教育专家来华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引入国外优秀教材,扩大各高校聘任外教资源比例。只有先进的教育资源作为保证才能不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可运用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明确性。
二、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落后陈旧,思政教育团队建设不完善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主要取决于其团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提高团队素质和建设新型团队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较为较为陈旧、片面,甚至有些思想与实际教学情况相背离,进而无法获得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因此,及时更新思政教育观念是当前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前提。前中央领导人胡锦涛在全国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转变思政教育理念。
2.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与长效机制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与长效机制,严重影响了总体教育开放层次与开放水平。所谓思政教育方法,就是指思政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所运用的诸多方式、手段及技术的总称。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技术创新基础就是实现方式、手段以及方法的创新。我国关于思政教育研究的既有成果表明:方法落后和针对性不明显是传统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这也就要求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注重灵活性和科学性,实现思政教育良性发展。
三、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
1.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团队建设,革新思政教育理念
首先,高校要着力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团队建设。我国教育部明确地指出:“要积极构建一支具有高度政治水平、熟知思政教育工作、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了解网络文化特征的队伍。”这支队伍的构成人员也较为广泛,其主要包括了专兼职思政教育者、网络技术人员、高校相关部门等等。在扩大教育开放的视角下,中外合资办学高校也应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所出台的相关文件或精神,勇敢地面临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不断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此外,高校要努力提升思政教育者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政治素养,尤其是一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能力与水平。
2.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重视理论学习,突出思政说教特点,但由于时下大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思想开放等诸多特点,倘若继续沿袭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势必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组织并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融入到日常思政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最大程度上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扩大教育开放视角之下,我国思政教育工作既面临诸多的挑战与困难,同时又存在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但总体来说,机遇远超挑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加快转变其教育理念,积极营造宽松舒适的政治文化氛围,不断地改进思政教育方法与手段,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