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让“读”占鳌头

2016-04-29刘雁

知识文库 2016年14期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的确,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最容易接收的也是最容易学会的就是去读书。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往往占据课堂的大半壁江山,等到该让学生读书的时候却听到了下课的铃声,学生们在这种讲课模式下也逐渐失去了自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孩子们读书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我们期待的阅读为主的生本高效的课堂呢?

一、适当煽情,适时拓展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称象》时,上课后,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同学们,长得像庞然大物的大象,你们想知道它多重吗?这个问题可是难住了很多人,可是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个和咱们差不多大的孩子称出了大象的体重,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称的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而且对于曹冲称象的过程有着特别的兴趣,能够反反复复地朗读,从而很好的理解了难点。下课前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三国时期曹操父子的一些平常轶事和《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让他们对曹冲和时代背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大大激发了他们读课文相关资料的欲望。课后,多数同学都能自觉主动地去找相关资料来阅读。有意识地拓展,课内课外多读书,于无形中提高着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二、手脑并用,鼓励质疑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大气力培养学生以下几种习惯: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在预习自学过程中,由于手脑并用,对于课文有了一定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同学互帮互答,更能够很好的解决课堂的教学难点。

三、注重个性,尝试评论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读书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习《四个太阳》一文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夏天的太阳,然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喜欢哪个太阳?用你喜欢的方式大声把你喜欢的太阳读出来吧!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书。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分别读出了自己的个性。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也被点燃起来了。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

《王二小》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给学生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同时作为背景音乐配在课文的朗读中,了解了小英雄的事迹,听着音乐,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王二小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王二小的怀念之中,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可以说,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要让课堂实现真正的生本高效,那就还原语文课堂朗朗的读书声吧!

(工作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2014级教育硕士;聊城市董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