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优质教学常态化

2016-04-29林清清

知识文库 2016年14期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边活动,现在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都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单边活动变成双边活动。但往往在双边活动里,大家都大呼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老师。这可能跟教改以前教师的一言堂有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固然重要,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在课堂的双主体作用当中,教师在整个课堂当中起着灵魂作用,学生主体作用需由教师进行引导、启发。无论是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都是由教师进行发挥的。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师的整体素养要求得更高。那教师如何驾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如何让教师的主导性教学常态化呢?对于教师来讲,这应当融入到教学当中的每个环节来具体讲述。

首先,教师要明确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每一节课的要求,在进入新课前,都要对课标的要求进行展示,特别是在现今高考使用全国卷的情势下。比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其新课程标准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标进行关键词的解读,比如《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特点等,其内在联系教师必须明确,整个中心围绕君主立宪,而《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确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又可从这两个环节中去寻找。课程总结时可再回到课标,理清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记忆的强化,对课标的展示就起到“点题”的作用,凸显本课的重点。所以,课后学生对这一节课的考点是非常明确的。

所以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读,去发现其展示的每一节考点中的内在联系,抓住课标,合理应用到讲课当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凸显,每个环节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就好比音乐演奏会一样,教师就好比指挥家,而学生就是演奏家,没有指挥家,音乐演奏起来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教学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虽然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占2-3分钟,但我认为导入在整节课当中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导入如能偏向趣味性,这样就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这种主体可能会持续到课程结束。要做到这样,可以善加利用历史学科本身带有的趣味性与故事性来吸引学生。比如上《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标题其实就是导入,而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上这节课时,学生一听到这标题,底下马上就开始唧唧呱呱说个不停,说日本太可恶了,南京大屠杀等等此类,学生恨不得一股脑儿的把知道都说出来。这时候教师就要善加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抓住学生这种激情进行上课。一些课不像抗日战争那样具有长久的热度性与知名度的,这时候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寻找一些比较有趣图片、视频等进行导入。

在进入新课讲授时,教师必须对书本的内容非常熟悉,尽量让学生回到课本当中,从而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必须详略得当,比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讲到背景时,可简单讲述,但要侧重“光荣革命”概念的解析。《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这节课的重点围绕“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讲到《权利法案》,其内容和意义书中都有明确指出,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到书中找内容。而责任内阁制的发展演变,书中也有讲到,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找。所以,这里就面临一个窘境,书中都有的知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照本宣科,学生会感觉非常无趣,所以有时候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景探究、合作探究,比如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为以国王为代表的旧贵族,另一组为新贵族,而我为类似大法官的旁白,为什么要以老师为旁白呢,因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向主题进行,而学生的主体性会在这一环节得到较好的体现。

课堂讲授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我们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特点。很多学生在上高中以前,都认为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历史,他们的回答虽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历史课就是讲故事啊,多有趣啊!”。但上了高中后,我校做了一项调查是关于“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 里面含有历史这一科,原因大概为:历史课很无趣,历史要背得知识太多了。开学前后反差之大,很让人值得深思。虽然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给我们一些启示:保持历史学科本身所带有的趣味性与故事性,把历史课上得生动起来。如何上得生动?我们可以借鉴袁腾飞的讲课,把“死去”的历史“活生生”地带到学生面前,“一个好老师,不必追求一堂课结束后,孩子究竟记住了些什么,而是孩子是否对你讲的东西产生了兴趣。”所以教师上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而如何保持历史课的趣味性,就需要教师用思辨的眼光在广博的史海中“沙里淘金”,丰富历史的细节,再现历史现场,不断追问历史真相,从而带领学生走近看似“凝固”的历史。

历史课重在文化的沉淀,每一节历史课在课堂总结时,我觉得都要尽量回到情感的升华,让师生都有一种情感的交流,体验幸福和谐或浓重感慨。

如何实现历史优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常态化,其一离不开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无论是对知识的把握、方法的使用、课堂的驾驭,都要求老师自身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的提升。就跟特级教师林炳伟《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之感悟》的讲座中讲的一句话:教师知识渊博,课堂上才化得开。如何常态化,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要把教学的整个环节设计好,这在上述环节已经讲述到。其二离不开国家、学校给予老师及学生的支持,多多组织教师培训、交流,开拓各种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设备,加强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等。

教学是通过课堂进行的,在课堂上,主角只有两个,那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很重要的,但也请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师是园丁,祖国未来的花朵是需要园丁辛勤栽培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