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29赵忠山赵红霞
中学语文主要的学习任务包括就是教授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吸引更多关注目光,诵读教学在高中文言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的尴尬局面。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人文精神。那么,在具体的文言文课堂中,师生该怎么做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呢?
一、诵读教学法的分类及特征
诵读教学法主要分为四大类,其一是朗读,朗读是诵读教学法的基本方法,文字在朗读帮助中变成声音,实现了从无声教学到有声教学的转变。其二是朗诵,朗诵和朗读存在很大的区别,朗诵对师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朗读过程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强调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其三,吟诵,吟诵在古代教学过程中极为流行,吟诵要有一定的节奏性,阅读情绪在高亢激昂与委婉忸怩中快速转换,这样学生才能把握其中蕴含的感情。最后是背诵,背诵是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积累写作素材,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从广义上来分析诵读教学法是将文章的言语、音态及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在朗读、朗诵的基础上升级的一种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不仅是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思想,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融合在一起。在实践教学中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和规范的诵读方法,在扎实基础提高阅读技能的过程中提高文学修养。诵读主要是由读者和听者共同完成的听与读的动作,在准确领悟语文文字的基础上,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去实践探究提升自我能力,发挥诵读教学法的优越性。所以,诵读教学方法需要规范性进行操作约束,只有在规范性的前提下,诵读教学法的实践性才能发挥其内在效应。
二、诵读教学法的作用
诵读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诵读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激发学生对文学经典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诵读教学法要把握好黄金学习时间——早课,将传统意义上的背诵课文演变为朗诵学习,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诵读教学法在古诗文学习中尤为关键,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唤起学生内在情感。另一方面,诵读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反复诵读中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通过发挥诵读教学法的有效性,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诵读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生诵读文言课文的兴趣。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对文言文或多或少存在畏惧心理,教师首先的任务是消除学生学习紧张感,打开学生心扉。学生不愿意接触文言文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比较欠缺,并且文言文距离学生时代久远,有很多字词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给孩子们讲解文言文诵读的意义,让孩子们觉得文言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学生再次面对文言文会放下戒备心理。从恐惧到欣然接受这个过程,教师的心理疏导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诵读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随着读的次数越来越多,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同时诵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背诵,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文言文课堂的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之前,可以把李白的生平事迹向孩子做简单的阐述。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在写作时一反日常豪爽、豁达的的创作风格,思想处于极度郁闷状态,李白借助酒精来抒发胸中郁积。简单的背景介绍以后学生就会好奇李白这个阶段的主要经历以及他会如何表达内在情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领悟留白的艺术魅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课堂结束前,教师还应有评价鼓励这样的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诵读学习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进行准确的诵读指导。教师的指导关系到教学任务是否能高标准完成。在诵读指导中,首先教师要重视范读的重要性,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范读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在课堂上进行标准流畅的范读,让学生能切身体会老师范读时的语调和感情。当然,这就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诵读的过程中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倾听中对诵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指导学生在模仿老师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感情,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诵读风格。接着,教师要适时的点拨,指导学生。语文教师的范读仅仅是诵读教学开始的第一步,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例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古今异义字和通假字,教师要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在文言文阅读中还要注意节奏和语气,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李白《将进酒》中“将”读作“qiāng”,这里的“将”译为“请”,“请喝酒”,诗人的感情先由悲伤转化为喜悦,接着转狂妄,进而到愤怒,最后又展示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如诗中前俩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俩组排比句尽显作者的惋惜之情,前句写道黄河水源远流长,仿佛从天而降,壮观景象可想而知,其中作者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表达自然中的不可控因素,黄河水滔滔不绝,向着东海奔去。接着第二句由自然景观转回到现实状况,整个人生不就是由”朝”到“暮”的过程嘛,时间飞逝人生短暂,用黄河水来反喻一去不复返的人生经历,同时在源源不绝的黄河水面前反衬出生命的渺小短暂。
3.采用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会增加学生的厌倦感,教师要让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需要不断的变换诵读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对待不同的段落,也要提出不同的方式和要求。遇到相对复杂的文课文时,教师先要进行范读,之后是学生诵读,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也可以让多个同学来完成同一篇文章的诵读。例如,学习《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然后加入音乐,专业的朗诵,让学生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性内容,很多文学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往往是细节描写特别出色。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设计阅读主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诵读,与文章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作者发生情感上的碰撞。
4.实行内外结合的诵读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和知识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些远远达不到高中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教师要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补充孩子们学习的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选取课外拓展的资料时要注意,选取的内容应该与课文的内容、背景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课文中所选的李白的诗篇是非常有限的,李白还有很多源远流长的名篇,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李白著名的诗歌名篇还有《行路难》《蜀道难》《望天门山》《月下独酌》等等。
四、小结
语文学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课堂不仅要做到知识的传递,还要肩负文化传承的重任。诵读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情感和提升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发展推广。
[项目基金]:2015年齐齐哈尔大学教研立项项目《创意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038。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