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2016-04-29张金海

知识文库 2016年14期

在艺术院校里的艺术类学生,由于受生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录取方式的独立性等因素影响,再加上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和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具有与非艺术类学生不同的特点,她们具有突出的偏好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她们以所有的个人情绪,喜好,特点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其个性特征有积极的一面,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较快接受新事物。

同时,文化基础薄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重自己专业的发展,对政治理论课程缺乏兴趣,是艺术专业学生存在的一个共同普遍问题。究其原因,首先,艺术专业学生在人学前就需用较多的时间去练习专业技能,所以艺术类的学生从中学阶段起就无法与其它专业的学生一样稳扎稳打的学习文化课。使得她在高考文化课成绩上比其他专业要低得多。其次,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的艺术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重视自己的专业课,轻视公共文化课,从而进一步使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差距和非艺术类学生不断拉大。由于艺术专业学生和非艺术专业学生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文化素质方面,这些因素导致艺术专业学生在大学中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不能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较。因此,这些都给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运用实践性教学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根据我院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和学生上课时间安排,既要让思政课入心、入脑,又提高实践环节的效率,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在基础理论学习中,效果比较好,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单纯的理论讲授法,学生不是很容易接受,教师可以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并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欢迎。研究艺术院校学生进行选择和接受教育的特点,精心选择和组织实施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组织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教学成果汇报活动” 是个较好的实践课组织案例。实践课活动中,一共8个小组共150余个同学汇报了自己参与课程实践的成果和感受。8个小组分别观看了包括《血战台儿庄》、《三大战役》《重庆谈判》、《开国大典》《东方红》、《复兴之路》、《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片段内容。她们就观看的内容,结合自己专业排演了相关剧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系承担着对全院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部门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其中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实践课教学,鼓励我院学子关注社会、关爱他人,锻炼自我、提高能力。本学期社科部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率先组织开展了实践活动。

我们积极将实践教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探索,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发挥思政课堂固本铸魂作用,增加实践教学手段,使思政课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育人效果。

如何让“高高在上”的思政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我们从上学期就开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尝试。在上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实践教学初见成效,本学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全面铺开。开课前我们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前期规划,认为实践教学既要充分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要求,也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和时代特征,既要符合国家意志,也要满足学生意志。同时,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意识和文化层次,选择合适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规模上进行详细计划,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深化。

此次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了艺术院校学生特色。实践教学的内容在依据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会和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去演绎、分析、诠释社会现象。同时,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艺术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性,选择符合艺术院校学生特点,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的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把理解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