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拓展训练对高校体育课的丰富与开展对策
2016-04-29位桂香冀晓斌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综合素养的发展,需要通过丰富体育教学手段与组织方式来达成。野外拓展訓练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就野外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开展策略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人才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早已经不局限在成绩和学历证书之上了,而是对人才赋予了更多的要求和标准。比如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可以决定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可以让个人的能力在团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人的诚信则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高度等等。随着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丰满,越来越看中内涵,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野外拓展训练诞生于军事管理训练,即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野外生存的模拟训练,达到锻炼参与者的心理素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建立强大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在自然环境中即获得了专业的体育知识又挑战了参与者的自我极限。
1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
1.1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之上。虽然体育技能是体育人才所必须的特点,但是却不是唯一的特点。而野外拓展训练将体育训练课由校园转移到了自然环境中,不仅可以练习基本的必要的体育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出强大的心理素质,更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而且传统的体育课由于是在校园内进行的,就要求学校必须对体育教学进行大量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而野外拓展训练正好克服了这一缺点,节省了资金和空间,也因此被各大高校所欣然接受并积极推广。
1.2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
在真正的野外拓展训练过程中,仅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是很难最终完成任务的。由于野外生存的环境比较复杂多变,而且学生需要面对的情况也更加不确定,甚至危险系数也会随之增加。这就要求学生之间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要放弃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立足于团体的成功,这点在其步入社会后会对其职业生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野外拓展训练也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质的飞跃。
1.3有助于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授课时仅仅讲授体育专业技能,而且在考核的时候也是单纯以体育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由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比较单一狭窄,使得体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野外拓展训练则侧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野外拓展训练可以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结合进行,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的同时,其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训练。
2高校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的条件分析
2.1野外拓展训练的器械条件分析
在高校中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的课程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资金的充裕。毕竟野外环境变化较多,学生在野外也会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如何保证学生在野外拓展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是开展野外训练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我国的体育器材生产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有适合野外训练的全套保护装备,切都可以重复使用。
2.2野外拓展训练的师资条件分析
除了必要的野外防护器械,高校在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时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都集中在校园内进行,体育教师也是以讲解和示范体育动作为主。但是在野外拓展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没有讲解和示范的机会和必要性。因为野外环境的变化非常快,学生会遇到许多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有极强的反应能力和危机处理的能力,能够在野外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正确的解决问题,保证学生的安全。这无疑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野外拓展训练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十年的时间,体育教师也因此积累了一定的野外生存经验,在野外拓展训练中是完全可以胜任野外教学的任务的。这也为在全国进行野外拓展训练的推广提供了必需的优良的师资条件。
3我国高校实施野外拓展训练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1制定符合我国高校大学生特点的野外拓展训练
在我国开展野外拓展训练,并将其引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野外拓展训练时要以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来定向的培养学生。虽然西方的野外拓展训练开始的时间比较早,经验也比较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我国是不能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的。西方文化中更加侧重个体的个性发展,而我国目前更多的是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的人才,所以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时,即要借鉴西方成熟的野外训练的流程和安全保护措施,又要针对我国人才的情况设计野外训练的内容,从高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培养符合国情的体育人才。
3.2制定符合我国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野外拓展训练课程内容
在我国进行野外拓展训练是为了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在社会上大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还会从事一些数据处理,程序制定等工作。这样的工作即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很枯燥乏味,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注重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缜密。而有些专业比如行政管理专业,更多的是进行工作中的管理和组织,所以这些学生的野外拓展训练应更加注重其领导和协调能力的培养。总之,在野外拓展训练过程中由于拓展内容安排的差异性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所以高校在安排野外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形式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和人才要求来安排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使高校的人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3.3我国高校野外拓展训练应当走出校门参与市场竞争
我国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上,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人才也需要定期的充电和提高其综合素质。面对社会这样的需求,同时缓解野外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大量的资金投入,高校完全可以将野外拓展训练课程对外开放,面向社会招收野外拓展训练的学员。这样即能增加高校的经济收入,缓解资金压力,又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还能提高高校的办学的知名度,增加生源,可谓一举多得。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是必然的教育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而且我国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野外拓展训练的场地选择和安排。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有利的内外部因素,积极推荐野外拓展训练的开展,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2西安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