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的在校生校友意识培养
2016-04-29张旭华
校友作为重要的教育产品能够综合体现高校教育水平,在校生作为准校友群体对校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就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对在校生进行校友意识培养进行了探讨。
校友工作是贯穿大学生在校培养、毕业生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生作为准校友群体,校友意识培养对校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中心环节,探讨如何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进行在校生校友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友意识的基本概念
校友意识是校友基于母校的培养产生的对母校的认同意识、归属意识,并跟随母校名誉发展产生的荣辱意识,对母校建设拥有服务反馈的责任意识。校友意识一旦在精神层面形成,会结合实际给校友本身以相关驱动。
校友意识在校友工作或校友组织的实体支撑下,具体表现为在社会工作中对母校声誉的维护、在新闻媒体下对母校发展的关注、在物质经济上对母校建设的投入、在校友体系中对校友发展的帮助等。
二、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培养在校生校友意识的意义
(一)对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校友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校友,校友是由不同年份在校学习过的人群组成,受招生、毕业的人数影响数量可变,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特点、生活环境影响特质不一。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对校友的预先培养,可以了解年轻校友的生活方式及性格特征,将校友工作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校友意识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可掌握、跟踪校友信息,避免学校校友工作单一倒逼式开展;增进上下年级校友的联络,为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对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意义
从校友的视角看待高等教育效果,对促进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从高等学校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培养校友意识不仅能够实时把握教育对象的准确特征,并且能够结合校友相关反馈帮助学校进行改革调整,从而提升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声誉。
三、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培养在校生校友意识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管理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下面分别就不同平台培养校友意识的途径进行说明。
(一)结合管理服务平台培养校友意识
高校学生培养兼管理与自我管理、服务与自我服务为一体,多数高校除正常的学生工作相关机构外,还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兼职班导师、聘请高年级学长作为成长指导员等,而校友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以东北大学为例,为助力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校、校友、学生多方联动,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校友参与“校友导师计划”,帮助毕业生成长成才;部分学院也邀请校友参与到学生的管理服务中。结合管理服务平台发挥校友作用,提升管理层次及服务全面化,校友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结合志愿服务平台培养校友意识
学生志愿服务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自愿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校友返校、各地校友活动、校友企业相关活动等都是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契機。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校友活动,令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成长而并非走马观花式感受。与此同时,校友意识得以积极引导,将团结凝聚、拼搏向上、乐于奉献的校友精神与志愿者精神紧密融合。
(三)结合社会实践平台培养校友意识
社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走出校门、走近校友的机会。通过走访校友企业或拜访优秀校友的社会实践形式,让学生直接与各行各业做出一定贡献、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拥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优秀校友接触,直观受到校友意识的积极导向作用。
(四)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培养校友意识
科技创新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能力,结合校友资源将科技创新前沿的思想、成果带入校园,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学习、研讨和实践,加强在校生的校友意识。
(五)结合校园文化平台培养校友意识
校友作为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组成,能够对塑造校园文化内在的精神品格起积极推进的作用。借助校园硬件设施如校史馆、校园宣传栏、展示纪念墙等,加强学校历史发展、校友事迹的宣传,开展爱校教育、培养校友意识;结合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晚会、竞赛、讲座等,融入学校情怀、挖掘校友闪光点、设计校友参与环节。将校友内容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全面培养在校生校友意识。
四、结语
将管理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五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与校友工作相结合,为校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及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进一步加强了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