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机械基础》和谐课堂

2016-04-29葛雨霞

知识文库 2016年24期

《机械基础》是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旁杂,专业教材不够规范,概念普遍抽象桔燥,学生专业经验较缺乏,配套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设施、实验实习器材相对短缺。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以及因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扩张而随之产生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都阻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良好学习情感、态度倾向的形成。这些都说明《机械基础》和谐教学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构建和谐教学课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师与学生都能体验教与学的愉悦,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要达到教与学的紧密和谐,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就要和谐统一。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生是核心,三者协调一致正是的现代教学思想的体现.

《机械基础》知识结构往往隐藏于教材背后,多数情况单凭学生难以独自把握。教师编写教案时,应把重点放在教材的深入领悟、对有关资料全面的占有和筛选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工制作,形成层次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内容设计最优化。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在《机械基础》授课过程中,举例时巧妙地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使学生感到很有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讲解机构和机器时,举例学生每天骑的人力自行车是就是一种机构,而乘坐的公交汽车、小轿车等却是一种机器。因为汽车能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人力自行车地不能实现能量转变。用骑人力自行车来提出“链轮”、“链条”、两链轮的转向、紧边、松边的位置等知识来讲解键传动。在学习凸轮机构时,让学生去观察修鞋师傅的手摇补鞋机。学习曲柄摇杆机构,利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来讲解死点位置,利用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由生活中的例子自然地导入新课,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到很有趣味,学习热情自然上升。

新鲜感是兴趣源泉之一。越是新鲜的东西越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越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基础》课程中,讲到凸轮机构就让学生们演示自己制作的凸轮机构能否实现预期运动。讲到铰链四杆机构时,让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铰链四杆机构是否有曲柄存在。制作时取杆件长度不尽相同,不同对象作为机架杆时,可以推导铰链四杆机构三大类型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形成条件,分析其运动规律和构件特点。学生们对自己动手创作的模型较感兴趣,所获得的知识记得也比较深刻。

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营造一种能够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或情感活动的课堂和谐氛围,在课堂的时空范围内,有效地实现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互动。在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接受新事物渠道多,能力快,远远不是我们所能及的。因此.作为教师不但要把学生作为心灵上的朋友,还要和他们建立起知识上的朋友。例如,在讨论铸铁的铸造方法时。就有同学提出用冰模代替木模,的确很有创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再如,如何对应用广泛的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要让所有同学学会正确计算,须做适量的练习;而对于斜齿圆柱齿轮、蜗轮蜗杆作为较高要求进行教学。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要求。差动螺旋传动的位移问题是较难理解的,而将它分解为观察研究活动螺母、螺杆、机架三个构件每两者之间的移动距离和方向时,一切就显得简单明了。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机械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没法达到动态的演示,使知识更抽象。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弥补空白,同时又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学科的很多内容如各种机构的教学,要求有动态的演示,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各种零件的外形、内部结构、零件间的相互运动通過计算机展示绘学生看,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态的画面,较轻松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例如,用动画将抽象的渐开线形成过程表现出来,演示给学生看,再来讲渐开线的性质就非常简单了。为了形象的说明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液体的流动,通过播放、暂停、重放等方式进行具体讲解,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总之,《机械基础》课堂教学需要和谐,和谐就是美,和谐就是效益。当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文的关怀、智慧的引导和科学的培养时,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