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4-29刘红彦

知识文库 2016年24期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以来,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成为落实\"05”方案精神的关键。其中,专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载体和形式得到普遍认可和实践。当前,一些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专题教学在积极推进,现谈一点我们的思路。

一、“纲要”开展专题教学的必要性

1、“纲要”是全国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学历史课、大学本科历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课不同,也不同于其他三门政治理论课,“纲要”有其明确的课程定位,即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在概要地介绍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现象的分析与探讨,侧重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必要的国情、社情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教育。采用专题教学,在内容上的一个突出特點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本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每一专题都是用具体的理论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就能保证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文化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理论水平,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纲要”课程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课时较少。运用专题教学法,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纲要”按时间顺序分为上、中、下三编,教材虽然只有29万字,但内容宏大,重大历史事件与理论问题偏多,而规定的教学时数偏少,“05”方案规定为32学时,但很多院校有一定缩减或者分出一部分实践学时,存在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分配有限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尝试就是专题教学,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获得最有教育价值的知识、经验与理论。“纲要”课程的功能在于彰显其得天独厚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所以要紧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精心选择授课的具体内容,避免面面俱到。

二、“纲要”课专题教学的原则

专题教学的效果好坏,并不是说只要实行了专题教学就可以了。专题教学的前提,是设置哪些专题,每个专题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用什么方法介绍这些内容。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纲要”课专题教学,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儿个方面:

1、突出思想政治性原则。“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历史课,政治理论性可以说是其灵魂。在专题教学过程中,要把“纲要”课的教材内容体系转化成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就应在坚持教学基本理论、原则和内容的前提下,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构建“纲要”课的专题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凸显与“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相关的史实,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注意学生理想信念的增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原则。纲要课既是一门政治理论课又是一门历史课,开展专题教学,必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仅仅把讲授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上注意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配置,避免陷入空洞的理论说教,要增加学生的现实感和历史感。教师在专题教学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原则。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系统地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历史,他们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他们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尚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避免与中学课程的重复,另一方面更要着力注意弥补大学生的不足之处,不仅仅介绍历史现象,更重要的是讲清楚现象后面的“为什么”,让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楚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4.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纲要”课专题教学的内容只有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实施专题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的综合协调问题。专题设计只是教学体系构成中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选与组织,教学却是师生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实际,寻求结合。

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配合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实际运用, 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其亲身的体验, 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专题教学内容既应该包含理论也应该包含相应的实践内容,两者相互结合,达到教学目的。

3.配套的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问题。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与课程考核,是专题教学的另一个关键所在。也是很多高校都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