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导向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2016-04-29刘莉娜
前言: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无法满足社会对其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该文主要从我校实际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从将创新与创业教育活动统一整合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视角、新实践来研究构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一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构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近年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顶层设计着手,确立了“以创新为先导、以创业为引领,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的工作思路,提出“全面打造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达到高质量就业,促进学生全面成才”,逐步为学生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
一、高校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校建设并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距离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还有较大差距。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来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形式是开设课外实践的“第二课堂”,如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扩展,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这些形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现有的课程体系脱节,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活动项目零散,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欠缺,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等问题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其次由于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开设的课程数量有限、种类有限,能获得学习机会的学生有限,能得到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的创业项目更是十分有限。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建设的构想
1、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一。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途径是通过确定就业岗位来分析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决定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时将創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其中,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触合奠定了基础。
2、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入计算机专业必修课范围,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覆盖全体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通过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思维与核心能力—创新方法—创业认知与方法—创新创业实践等陆续开设的创新创业系列课程,来引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实践与测评、获得相应学分。
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同时,学院举办“你做我看”创新设计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结合创新创业案例,把学生带到当时的应用现场,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OFFICE系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校打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平台,构建了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载体。该载体包括了“两园区、两基地”即:包头市计算机创业园区和包轻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包轻院“众创空间”的创客基地和“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孵化实习实训基地。四大园区和基地均坐落于轻工学院的校园内,总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学校投入了近两亿元人民币。
4、对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取得成效,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目前十分缺乏学生创业实践指导老师,能真正能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包括方案、技术、业务、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指导的老师非常缺乏的,需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大力的培养。其次,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体制,积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弥补专任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
课程创新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建设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推动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心,也是课程改革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