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下如何构建先学后教的初中物理课堂
2016-04-29陈秋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对教学方法的转变,对高效课堂的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来有效的应用先學后教模式,通过对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来颠覆课堂的教学顺序,是锻炼学生自主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基本物理素养的保障。
所谓的先学后教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而言的,有效的先学后教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我们采取的都是简单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差,也不利于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所以,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坚持以“以生为本”的理念为指导,通过有效的应用先学后教来建构出真正属于学生学的物理课堂,进而,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为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点入手对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先学后教课堂进行研讨,以确保该模式的价值最大化实现。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改变以师为本的教学思想,有效的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观念就成为了一线物理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而“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就是在这一思想的落实下应运而生的。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模式的必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课改理念的要求。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是课改基本理念之一,而先学后教模式的第一就是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这恰好与这一理念相符合,而且,该方法也是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的。
第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先学后教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探究、实验等活动都是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完成的。而当学生真正体会物理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性工作。
第三,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了很多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本不利于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而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端正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有效的应用先学后教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对课程价值的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实施先学后教模式的必要性的体现。
2.如何有效构建先学后教的初中物理课堂
2.1转变初中物理教与学的思想
之所以将转变教与学的思想放在构建先学后教的初中物理课堂的第一步,主要是因为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教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价值后,才能有效的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当然,除了要明确应用的必要性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的转变工作:
第一,明确先教后学模式与先学后教模式之间的区别。前者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导,后者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两者从主体上就是截然不同的。在明确这一点,并做好课堂地位的转变后,才能确保先学后教模式的价值最大化实现。
第二,明确先学后教模式的核心思想。先学后教模式作为新的教学方式被应用于教学课堂中,要想确保其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其核心思想,以及课堂教学环节的转变。比如:课堂各环节的时间设计问题、当堂练活动中试题的设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先学后教模式的顺利实现,也不利于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
总之,在应用先学后教模式之前我们要做好教学思想的转变工作,以确保课程价值能够最大化实现,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2.2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是价值的具体体现,有效的将先学后教模式与初中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才是价值的展现,才能对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我们以先学后教模式在教学《摩擦力》这节课为例进行研讨。
第一环节:板书本节课的主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实验,明确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明确学习方法:小组自主实验法。
第二环节:
第一轮:先学
组织学生带着上述的目标,自主结合教材,以及相关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边学习,边进行实验操作。即:明确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借助“木块、木板、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重物”等实验器材,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鼓励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同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比如:
有学生提出:什么是控制变量法,为什么要用控制变量法?
有学生提出:重物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有学生提出:运动的速度与弹簧测力器示数的大小有关系吗?
……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以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课堂的一份子。
后教:
针对上一先学环节中学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明确,比如:为什么要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先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出假设等等。以为下一轮的“先学后教”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第二轮:先学
组织学生自主实验,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相关的数据。再一次组织学生将先学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体、分析。
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进行木块在毛巾和棉布上的两个实验呢?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说明不可以吗?
有学生提出:这一实验能不能说明,空车的摩擦力比载有货物的车的摩擦力小?
……
再一次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对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引导。
后教:
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_____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燥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燥,滑动摩擦力_____
……
在二至三轮的先学后教活动之后,学生基本上就能掌握这节课的基本内容了,也能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2.3当堂练环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
当堂练环节是先学后教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确改进方向的有效环节。所以,在“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完成了下面几道练习题,如:
小林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采取的办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运动。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相关练习题进行思考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能确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进而,也有助于学生考试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综上几点可以看出,有效的应用先学后教模式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全程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之,新时期的物理教师要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两方面的转变,要通过先学后教模式的有效实施来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