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心”照生,师爱无形
2016-04-29郭芳东
初当班任,真是事事小心,处处上心,事无巨细揽于心。总怕领导不认可,学生不信服,家长不放心,因此常常搞得自己有时灰心,有时伤心,总之一句话,疲惫、烦恼、困惑充斥于心。读过《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后,我沉重的心忽而豁然开朗了,有如唐僧取得真经般内心充满了喜悦。我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在了学生身上,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原来想当一名好班任并不难,只要你能拥有“三颗心”,学生就能信服你,而你的教学工作也就能在享受成功中顺利地完成。
第一颗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耐心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并告诉他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实际上育人工作也是如此,面对性格各异,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分类分批对待。
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常常有这么一批人让我们又同情又上火。这类学生看上去也努力学习,且勤奋认真,但就是接受知识慢,反应迟钝,成绩不理想。他们常常因努力付出得不到回报而沮丧、灰心。对待这些学生我们必须做到心平气和,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找原因,找方法,赞扬他们的努力,鼓励他们的斗志,树立他们的信心。
还有一类学生,就是让人头疼的后进生。对待他们,你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先要摸清他们厌学的状况,例如有的是交友不甚,有的是家庭影响,有的是不良习惯亦或是外界诱惑等等。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寻求不同的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诲人不卷。如此下去,沙漠变绿洲,枯枝发新芽就不再是神话。
第二颗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爱心
每一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不是因为学习不好出名,而是因为“坏”而出名。他们是班级中的霸王,学校物品的毁坏者,打架斗殴的挑起者,抽烟喝酒的主使者……他们令教师无奈,让学校领导头疼。对待他们我们常常使用“大棒政策”,然而收效甚微,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使师生关系极为紧张。那么如何才能转变这类学生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实际上这类学生看起来不可一世,实际上内心的情感最为脆弱,心灵更需慰藉,他们的生活往往是暗淡的,因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信任而深陷自卑之中。对待这类学生,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亲近他们,用欣赏的眼光赞许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和鼓舞,他们就会逐步走出心灵的孤寂。
有一位哲人说:“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而我要说: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故教师快乐无比。
第三颗心:“心有灵犀一点通“——知心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只要我们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老师“。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也都曾努力地去做过。例如我们也常找学生“促膝长谈”,对他们推心置腹,摆事实,讲道理,他们虽然当面点头称是,但背后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呢?症结就在我们太主观,太武断,把自己摆在一个高位上,强行地把自己认为的“真理”灌输给学生,不允许学生持反对态度,不允许学生申辩自己的理由,这样的谈话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蘇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综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却是不可有的”。所以如果我们真正想与学生成为“心有心犀”的知心朋友,就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层面上分析问题,尊重他们的喜好,尊重他们的“隐私”,更要尊重他们的“早熟”。然后慢慢引导,勤于疏导。当学生的笑脸为你绽放时,当学生向你投来信任的目光时,当你的眼神与手势被学生领会时,那么你也就会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寓教于乐”了。
“三心”照生,师爱无形。我要用耐心架起理想的桥梁,用爱心编织七色的彩虹,用知心打造温暖的天地,同我的学生一同永远畅游在欢乐的海洋中。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四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