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基础之上的高中政治教学

2016-04-29常发廷

知识文库 2016年24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评价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心理;

掌握消费四大原则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借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深化学习认知,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品格,成为理智的消费者;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形成科学、环保的绿色消费观念。

【教学重、难点】

懂得艰苦奋斗之风在当下并不过时;

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主观方面探究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几种心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念。

二、新课讲授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情景展示:

王亮家想买一辆车,可是却就购买汽车产生了如下四种不同的方案:

爸爸:买一辆二手车就行,不仅实用而且价格还不高;

妈妈:买辆新的大众车,邻居买的几乎都是大众车;

王亮:买辆敞篷汽车,因为敞篷车开出去看着很有个性;

弟弟:买辆进口车,班上其他同学家里买的都是进口车,要是不买进口车的话自己在同学面前会很没有面子。

教师:王亮一家的消费主张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消费心理,下面请同学按照就近原则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上述四人所各自代表的消费心理。

(学生合作探究5min)

(5min之后)学生小组依次发言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王亮爸爸持有一种“求实”消费心理,他非常理智的同时兼顾了实用性及价格这两个重要方面,因此,他的消费主张是比较合理的;王亮妈妈看到左邻右舍的邻居都购买了大众汽车,所以也想购买大众汽车,这是一种典型的从众消费心理,带有较强的盲目性;王亮认为敞篷车很有个性,这表明他追求与众不同与标新立异,而这种心理很显然就是求异心理,过分的求异心理是不可取的;之于王亮弟弟的主张则充满了虚荣性与炫耀性,是一种典型的与人攀比的消费心理,攀比心理是非常不可取的,有著诸多危害性。

由此我们不难得知,王亮爸爸的消费心理是正确的、健康的,而王亮妈妈、王亮及弟弟的消费心理则是狭隘的、不健康的。可能有的同学要问了,怎么样才能抵制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并成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下一个知识点。

(二)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大家听说过“负翁”“卡奴”这些名词吗?这些名词后折射的消费行为可取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说《死灵魂》中有个人物叫泼留希金,他视财如命,积攒了大量的钱财,但是一直都不舍得花。最终他所积攒的纸币都烂掉了,储存的面粉也都硬的像石头不能再食用。泼留希金的这种消费行为可取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从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行为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同学们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5min)

(5min之后)学生小组依次发言

教师总结:上述消费行为都是不合理的,一个是过度超前消费,致使入不敷出;另一种则是过度节俭,致使资源浪费。所以正确的消费行为应该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板书: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教师:大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成员进行调查:

(1)不管什么东西,都必须购买名牌吗?

(2)有没有一时冲动购买了很多东西,回来之后却发现自己并不需要?

(3)在平时的消费中,花在吃喝穿等物质层面上的消费多?还是花费在购买书籍等精神层面上的消费多?两者分别占有多大的比重?

(学生合作调查,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总结:通过交流相信大家能得出一个结论:要想成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就必须坚持三个方向——避免盲目跟风,避免进行清晰化的消费;避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两者出现失衡。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教师:什么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呢?

(出示幻灯片:“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含义、主旨与核心)

(教师针对幻灯片内容一一讲解)

教师:那么,作为一名消费者,如何在实际消费活动中践行“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这一原则呢?请同学们展开合作探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

(学生合作探究展开讨论与总结)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作业布置

(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高中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二)论文撰写

1.我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如何避免盲从,进行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之我见;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过时了吗?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