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桥梁

2016-04-29朱萍海

知识文库 2016年24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人们对语文课程的再认识,它是以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首先要确定学习主题,其次制定学习方案,然后开展探究活动,最后总结交流学习成果。开展综合性学习,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起点不能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注意保护学生的成功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人们对语文课程的再认识,它是以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在小学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学习主题

1做好准备

首先教师要做好准备,如开设讲座,组织参观等,目的是为综合性学习做些什么背景式的铺垫工作,激活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存,又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学习情境。同时学生也要做好准备,主要是一种意识性的准备,如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保持一份渴望探究的心情,具有一种与人合作的愿望,等等。

2精心设计

主要是决定“干什么”,是策划组织一次语文活动,还是进行某项专题的探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由学生自主决定,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确定。在其起步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的指导、引导作用,要结合当地的课程资源、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的设计。

(1)时空情境方面的设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置于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背景之下,如“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不同的空间,通过某一主题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又如“历史——现在——未来”构成一个时间流程,可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关于“成长”、“发展”、“变化”的学习主题。

(2)问题中心方面的设计。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热点、难点问题很多,以这些现象和问题为焦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可以获得真实的问题情境,又可以构架语文知识通向实际运用的桥梁,还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如设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老年化问题。

(3)学科关联方面的设计。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征,把语文学习的视角延伸到其他学科,有助于整体理解和把握知识世界,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设计“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旅游资源调查”,促进学生关注周边乃至国内外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环保等问题,当然,不管设计哪一种,都应以“语文学科”为轴心。

(4)经验与知识方面的设计。这类设计的核心在于尋求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联系与沟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建立语文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让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回归生活,并在生活中体现价值,如“从古诗看古代生活”等设计。

二、制订学习方案。

这个环节就是决定“怎么干”。这就意味着要编方案、订计划,包括“目标是什么,用哪些方法,有哪些工作程序”等。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教师一般要经历从“扶”到“放”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制订学习方案的目的在于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次要让学生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内容、形式以及制订方案的程序。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大致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

三、开展探究活动

这是综合性学习具体的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方案计划,进入角色,深入社会,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期间要做好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调整进展和方向。学生通过观察走访、查阅资料、协商交流,在感受生动的实际生活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四、总结交流学习成果

总结交流学习的成果,是综合性学习不可忽视的环节。总结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处理资料,筛选信息,要考虑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活动的效果或研究的成果。总结的内容包括:对研究结果的处理、成果的自我评估、报告的撰写等。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师生、同学之间真诚的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让彼此倾听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和心得感受。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辩。

总之,开展综合性学习,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起点不能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注意保护学生的成功感。另外,综合性学习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不是少数优秀生的专利,开展综合性学习也不是搞科学研究,要注意避免综合性学习科学化的倾向。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