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幼儿自信心培养问题研究
2016-04-29吴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样也很关键。因此,在幼儿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2012年教育部针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作出相关建议,要求幼儿园要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就自信心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然而就目前的整体研究水平来看,内容大多都很宽泛,鲜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在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具体探索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构想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正确、科学地开展幼儿指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一、皮革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最早对其进行了研究,所以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期待效应,具体指:在特定情境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影响,并且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会不由地接受自己信任、喜欢人的暗示和影響,形成一种期待或者语言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在其所著的《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一书中指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期待时,学生会萌发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智力发展倾向,这说明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期望后,会朝着被期待的方向变化发展,这便是课堂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目前,皮革马利翁效应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尤其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正面期待或者负面评价均会对其自信心、学习成绩、学习行为、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近年来,皮革马利翁效应一直都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充分估价和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也赋予了儿童新的心理素质要求,自信心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儿童个体的终身发展问题。奥尔波特认为,安全感是衡量健康人格的标准之一,包括对自身的自信,对事情的把握,对他人的信任等复杂的情感态度,能够支撑个体忍耐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不幸。由此可见,从幼儿时期起就开始培养个体自信心对其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1世纪市场竞争激烈,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在与他人的比较过程中很容易就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消极想法,导致即便原本能够顺利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问题。
三、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受皮革马利翁效应启示,教师应从幼儿自信心的现状出发,利用态度、语言、行为等方式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具体地,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适度的期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出自由灵活的教学情境,为其提供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自豪感与喜悦感,这种方法侧重幼儿的感受,能够显著提高其自信心。考虑到不同幼儿的表现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鼓励所有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满足每一位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度的期望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适度是指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期望之前先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的优缺点,选择与其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相符合的活动材料,提出适度的期望,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适时的肯定
科学研究表明,适时的正面肯定对于个体潜能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积极的评价能够令他们产生更为强烈、直接的满足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妨多使用一些带有赞美、肯定口气的语言,慢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幼儿不用担心失败后会受到指责,所以在进行活动时,往往会选择一些难度更高的挑战性活动,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适时的肯定时,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今后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三)真心的呵护
教师自身应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在充分了解并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基础前提下,作出合理的期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真心来呵护幼儿,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对每次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分析活动内容设计是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贴合,满足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对自己更加具有自信心,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限制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因素很多,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成因,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学生的能力强弱如何,都应该对其满怀信心,推动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既要扮演好期望者这一角色,也要引导学生成为自己人生的皮格马利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灌输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