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29曹军
教學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再错难免的,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使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错误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错误进行加以利用,将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资源来利用,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错误成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资源。但是许多教师难以意识到错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帮助,在学生犯错误时,也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导,宝贵的错误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还会再次出错。因此,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通过错误延伸到相关的内容,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变废为宝,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
一、借用错误,引发探究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自制力差,如果只是单纯的批评和纠正,难以达到让学生牢记的效果。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引导和启发,能使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对待学生的错误,不同的处理方法会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学生难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更不会去探究错误的原因,容易限制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看待错误,以学生的错误为契机,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引导学生在认识错误,探究错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错误的题目: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和8cm,求三角形的周长。这时学生给出了两个答案:4×2+8=16(厘米);8×2+4=20(厘米)。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笔者让学生用两根4cm的线段和一个8cm的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都纷纷表示是不可能组成三角形的。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笔者借机引出另一条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巧用错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但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很难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再加上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学习数学知识。错误资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能使学生在探究错误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逐渐提高对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错误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如在教学应用题时,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要将一条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段需要用5分钟,问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学生纷纷表示要15分钟,这时笔者没有基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用一根纸条来实验,在学生来截取第四段的时候才发现,第五段是不需要锯的。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还使学生对这类的题目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立足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错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总结和反思,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在同类型的错误上再次犯错,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在第一次犯错时对错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思考,产生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以至于学生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再次出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整理,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内化,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如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出错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在问题上写下正确的思考过程,错误的原因分析,加上自己的看法,并要求学生对易错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样学生会对出错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再次遇到时就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解决,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错误资源的推动下,去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