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思想教育

2016-04-29谭立军

知识文库 2016年24期

“振兴发展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随着科技兴国略的深入实施,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班主任老师在教学活动与管理的作用俞显突出。本文就在新形势下班主任教师如何加强班级管理,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校管理又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的效能决定着学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声誉,更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子,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针对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结合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浅谈几点认识,以谋取各位同仁共识。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然而一些班主任老师却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相对立。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他会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手段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了对学生干瘪的说教,又让学生个性得到愉快的发展。一些学校组织学生收看《东方时空》,他们的做法即符合了学生的个性要求,又引导了学生参与了社会思考,积极地关心国事。

二、管理中的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传统的教育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问题,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教学的组织者的主体者,一言九鼎,学生在“主体者“的意识下进行各种活动。否则,你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学生。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摆正这样一个关系、学生是主导的基础,主导对主体起诱导作用。班主任所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有着千万张不同的脸孔,班主任所规定的管理目标和班纪班规都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性来制定。学生既有能接受者的影响,也能抵制施教育者的灌输。唯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性,学生才能在教师的主导下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打骂学生的现象才会得到遏制。

三、教师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言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有人又言:“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但我常认为,制度当家,数据说话乃是学校管理的根本法宝,因为运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要求,也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迫切需要。而农村中学教师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常规管理制度制度不够完善,教师劳动纪律焕散,常规制度的检查和督促不到位。二是教学质量奖惩管理制度缺乏透明度,忽视科研激励评价制度;三是教师的岗位流动管理制度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四是其它一些制度的检查和落实不到位

四、智育与德育的关系

受应试教育影响,加上农村中学所面临的压力和农村孩子强烈跳出“农门“的愿望,一些班主任老师在管理中重智育轻德育,将智力与德育相对立起来。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知识和品德不和谐发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者是一种畸形人才观的表现。试想,一个高科技人才,如果他的品质方面存在问题,那他将给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因此,品德教育在人问底蕴中尤为突出,班主任的工作尤显重要。以初中生为例,他们天真活泼,上进心强,可塑性大,是品德教育的大好时期。然而现在的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格偏狭,以自我为中心,极端利己主义,追求个人生活志向。这些学生在班上的表现为高人一筹,自以为是。以自我和标准来审视班纪班规,于己不利,便大闹天宫或暗地里与老师对着干,甚至拉帮结派。

2.自我评价能力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他们往往较多看到自己的优点,较少正视自己的缺点。

3.语言带有暴力性。一些学生受影视录像的影响,其语言过分摹仿影视录像,行为过分社会化,做起了校园的“大哥大“”大姐大“,稍有不顺,便恶言劣语,拳脚相加。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到,在加强训练学生的文品味,审美情趣、解题技能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辩证地对待“学生文化“现象

由于科技的进步,信息手段的多样化,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过老师接受信息的速度。在他们的年龄、心理阶层逐渐有了自己价值取舍方向和审美情趣,形成了特定的“学生文化“现象。如追星族、交笔友、网友等。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是好还是坏,作为班主任老师,应早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这种现象的实质,当好他们的导游,而非常简单地告诉他们什么对,什么错,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不要做简单的”领导“似的班主任。

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现代教育的管理者,应懂得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抓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制定合理的班级班规和生活计划。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情趣的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选择和判断,多元化评价学生,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和暴力现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避免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学生的心理疾患;培养他们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合作意识与成长愿望,正确面对竞争,面对名利,形成健康的人格。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