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做教师,做智慧的教师
2016-04-29隋敏雳
手捧散发墨香的洁白书页,仔细品读一个个独具创意的设计,校园文化、学生管理、团队活动、学科教学、作业设计、考核评价、教研新思和家校合作等教育教学方面的智慧结晶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什么时候,纸上的字已模糊成黑黑的小点?该是灯火初上时分。而我,却仍沉浸在《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这本书的精彩设计之中,摩拳擦掌很想试一试,看似简单的一些想法、一些创意,却包含了很深的用心。
作为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把“爱”字深深铭刻在心里。但是,爱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事,需要落实到行动上。美丽的花朵人见人爱,而角落里那些黯然神伤的毛毛草,又有几人懂得怜爱?有谁敢坦言,你爱那些学业差、品行劣的学生呢?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孩子的自尊和承受能力,只以个人好恶评判对待他们。这,正是我们教育者的失误之处。书中第二部分“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活,既具创意又具操作性的成功案例细数着关爱孩子心灵成长的故事。多年以来,我的关注点也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自以为的智慧也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手段而已,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是必须按照校规、班规、守则严格执行,如有违反,必疾言厉色、苛责训斥,决不许为自己的错误申诉,流动红旗的赢得彰显了管理的成功,便沾沾自喜。可“道德小法庭”让我反思,这样的活动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说理的机会,一个倾听的机会,为学生之间解决问题矛盾提供了平台,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对事件进行辨析,孰是孰非,都有自己的判断,从而认识自身的缺陷,纠正错误的认识,使自我管理深入内心,并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当学生有了自主管理的意识之后,谁还能再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呢?
掩卷深思:班里的学生,就像良莠不齐的小苗,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明事理,知对错,可我们能用教师的智慧帮助他们辨事非,知改正,给予他们同样或更多的阳光、雨露。那么,我们的收获一定会更加丰硕!这才是爱的精髓,才是教育的神圣之处!
在“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栏目里,我读到的是我们一线教育者“草根式”的实践和研究,以博大宽容的爱,寻找到的能够比较全面、科学、公正地评价每个孩子的另一把尺子,更敏锐的捕捉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客观地对待他们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我想到,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定能量出个精彩纷呈。
参加新课改这几年,虽然我观念上有了一些改变,但落实到行动上总是放不开。一次習作草稿的审阅中,班中一个平时表现不错,而近年很有进步的女生给我写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表明自己很羡慕班级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自己认为与他们还有一定的距离,并说自己没有信心,不知何时能追上他们,我依然按照惯例对此次习作的格式,层次、中心等极力关注,而对内容也就简单地评价为很具体,而把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她内心自卑的心理忽视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能抓住时机适时进行评价或找到她好好地谈一谈,也许会改变她的一生呢!虽然有遗憾但是我也深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如今,我正尝试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地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在班级管理上,在作业批改中,在每一次测验后,在每一次活动结束时......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微妙地变化,在评价中,他们自信了,在评价中,他们进步了。叶澜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为了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人的生命关怀的活动。”生命化教育需要我们不仅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更要有平等宽容的情怀,用肉眼,更用心眼,关心成绩,更关心发展,关注今天,更关注未来。如是,我有理由相信: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必然会不同的评价,同样的精彩!
阅读这些创意,感受的是那些对教育热爱而执着的创意者们的感动。这,就是教师的伟大之处。于无声处,于细枝末节,总有一双神奇的手,总有一双智慧的眸,让神圣的光芒穿行于平凡的工作之中。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