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析
2016-04-29邵玉敏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力求实现素质教育,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创建一个最优环境。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界试图通过努力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高效课堂的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要教师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更要在教学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1.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了较长一段时间,但是部分地区或者学校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性不足,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时存在较多不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所下降,对数学的理解力不足,学习效率自然较低,成绩不理想。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理解不到位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的具体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但是,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对理念存在很多疑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存在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下选定的教材体系不熟悉,在教材把握上存在偏差,最终结果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没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无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期望。
1.2 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改要求相偏离
传统教学模式延续几十年,教学观念深入教师内心。新课程改革虽然实行了较长一段时间,但是在推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不自觉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位置,忽视学生的创造性,而将教材或者教师自身设置成教学主体,以自身的想法来灌输学生,致使教学有效性不足。
1.3 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
小学是学生好奇心最强的时间段,小学生是一个极具好奇心的群体。相对于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任何知识都有极高的兴趣,渴望通过学习了解未知的世界。但是,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减退,甚至出现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情绪,极大地降低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方法
2.1 深化新型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深化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另外,为了深化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学观,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具体要求,坚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执教,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引导下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教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2.2 规范课堂教学模式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新课导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小结以及课后巩固。新课导入时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进行课堂讲授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模式,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考虑到新课导入的重要性,新新型教学模式规定必须使用导入。现在小学数学用的比较多的导入方法主要有故事导入法和游戏导入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的缩短学生进入学习模式的时间。同样,一节完整的课不仅要有新课导入,更要包含其他内容,规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2.3 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数学内容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课本里的知识或者例子都是来自于生活實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把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特点,将小学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联系,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作为教学素材,融生活于教学,增强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时,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妈妈早上去买早餐,一个小笼包1元,妈妈打算买6个,请问妈妈需要付多少钱?”一道乘法题目,融合了生活实际,切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创新教学模式,推陈出新
小学生喜欢新颖的事物,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课堂情景模拟等是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合理的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手段。
3.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在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整改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高效课堂的创建非常重要,从教师自身层面讲,需要教师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视改革的要求;从教学模式层面讲,课堂模式一定要规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建立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创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城子街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