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6-04-29刁琳琳

知识文库 2016年24期

喜爱书籍,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阅读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思想、修炼文化底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需要的大量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学生阅读的兴趣、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指导学生阅读呢?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引导其步入一种想读、爱读的境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呢?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由个体差异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引导,把他们的兴趣变成他们读书的动力。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我们的课堂需要多种阅读方式并存,需要兼收并蓄。教学中,教师可就阅读目的的不同,文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可由不同的几个学生读,其他学生点评,评价读的成功与不足,或者也可分角色朗读。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读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读出文章的味道,读懂文章的内涵,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喜欢阅读,在不断的历练中培养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现代社会是保护个性,释放个性,张扬个性的时代,学生渴望运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去审视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针对这一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地读,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引导学生就课堂上提出的“新”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说得正确的、好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表扬和赞赏;当学生的认识发生分歧时,教师要让学生向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学习“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也会用生命来捍卫你说出来的权利”,懂得对异见的宽容。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每一种见解都有它的价值;对学生的错误认识,不指责,更不能嘲讽,而要小心翼翼地将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总之,教师要把鉴赏、评价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我、张扬个性,体验再创造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培育学生多方式的阅读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以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如果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就算你想阻断也是阻断不了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中会又那么几个躲在书桌后面的“冒险”的阅读者。所以,学生要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书籍的内容就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开放性的阅读方式,除了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在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小学第一学段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学生的阅读量有增有减;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解读就会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多读几遍,钻得深,悟得透,才能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运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甚至可以组织表演等多种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阅读教育宽阔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满足孩子的兴趣,在学学、玩玩、练练中培育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孩子们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喜欢攀比,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指導学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巩固课内学过的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拓宽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大川学校)